僞3D電視不應該欺瞞消費者

隨着去年《阿凡達》等3D電影的熱播,3D電視也漸漸走進消費者的目光中。從2001年開始,3D電視就被各大廠商放在市場推廣的第一位。如今等離子電視已經遇到發展瓶頸,唯一的突破口就是3D電視,但可惜的是,各大廠商沒有有完成對3D電視的研發,便匆忙上馬,而且3D電視在無信號轉播、片源欠缺、價格昂貴等不利因素下,成爲了家電賣場裏的一種擺設,因此導致現在的3D電視被批是“僞3D”。
殊不知,除了這些問題之外,“僞3D電視”在藉着“3D”的光環下,還埋藏着很多隱憂。
 


《阿凡達》的3D視覺效果總監查克・康米斯基: 2D轉換到3D的,只是一些鏡頭有3D的痕跡而已。

一、畫質問題

爲了滿足這部分3D電視用戶的需要,一些3D電視廠商在電視中附帶了“2D轉3D”的功能,用戶可直接把高清信號源或普通信號源直接轉換成3D信號,一些機型的3D電視機還直接配有“2D-3D鍵”,這種2D-3D的模式也被大家稱之爲“僞3D”。

“僞3D”效果與真實的3D效果相比,還是差強人意,它所呈現的3D效果要比原生的3D電影差許多。有網友表示,在使用三星和索尼的3G電視的時候,一些關鍵細節處,比如兩個人打鬥,雖然人物有立體感,但是在打鬥過程中總有一些細微的拖尾現象,相當影響畫面的3D立體感,顯然給人一種十分不舒服的感覺。

二、後期合成

真正意義上的3G電視,應該是由兩臺攝像機拍攝而成的(也有一體式雙鏡頭攝像機),兩個攝像鏡頭的圖像分別代表人的左、右兩隻眼看到的圖像;在人們觀看3D影像時,用相應的3D眼鏡將雙影重合,從而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讓觀衆有身臨其境的神奇幻覺。

不過,《愛麗絲夢遊仙境》、《諸神之戰》和國產片《蘇乞兒》等,並沒有採用3D設備拍攝,只是在後期製作中轉換成了3D版,製作時間短、技術不到位、色彩飽和度低,3D質量相對粗糙。

這些所謂“僞3D片”是用2D的方法拍攝影片後,利用電腦軟件將圖像分出層次並稍微錯開,從而實現立體效果。但效果缺乏縱深感,以至於不少觀衆覺得“除了字幕立體,其他都不立體”。這類“僞3D片”不僅敗壞了《阿凡達》帶來的良好口碑,也使得觀衆熱情下降,觀影態度趨於理性。

三、健康問題

一些電視廠商推出的3D電視中,2D轉3D的功能很傷眼睛。因爲2D轉3D技術的畫質效果往往不會如消費者預期的那樣好,並且3D畫面還會引發重影和頭暈現象。

有專家也表示,健康和安全是3D立體顯示急需攻克的難題,觀衆在觀看立體影像時,由於眼睛會迅速地來回移動,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勞。

目前3D技術尚處於初級階段,面對市場上2D轉3D的過渡型3D電視,一些人選擇觀望,等到技術更加成熟的產品後再購買,而另一些追逐潮流、喜歡嚐鮮的人在選擇3D電視時,也應對3D電視的3D效果、整體畫質以及健康舒適等綜合考量。

www.e800.com.cn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