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EQ?到底什麼是伴隨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

前段日子,網上又曝出江蘇高考將取消江蘇卷,採用全國卷的消息,儘管這是多年來江蘇考生的美好願望,然而就算採用了全國卷,江蘇的考生學習就能輕鬆一些嗎?並不是這樣,對大多數父母來說,孩子學得多,瞭解的多,考試成績好,就是優秀的學生,自然能提前學,學得內容深仍然是很多人的選擇,哪怕學校不教,課外還有很多的補習班,總有適合孩子提升學習成績的方法。

《品格的力量》一書的作者把IQ(智商)歸類於認知技能,而把EQ(情商)歸類於非認知技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教孩子認識事物,去看一些書籍,上一些補習班,但是大多讓孩子提升的是認知的技能,而那些非認知技能,像堅韌、好奇心、責任心、樂觀精神、自控力等,卻容易被我們忽略,或者可以說,我們根本不覺得這些對孩子來說是重要的。

保羅·圖赫(Paul Tough)是《紐約時報雜誌》特約撰稿人,專注兒童、教育、貧困等領域的研究,他結合科學家的研究得出:孩子的成功並不是依賴於他們的IQ,而是依賴於他們的EQ,而且非認知技能是可以後天訓練並習得的。也許,你可能不相信,不過在《品格的力量》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ACE研究、HPA軸效應、智商和M&M巧克力豆實驗等21個重大實驗和研究,無疑打破了IQ重要的傳統理念,呼籲我們更加註重孩子的非認知技能。儘管這本書最後並沒有具體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培養,不過在這些實驗中,我們可以隱約看到,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需要給孩子大量的安慰、擁抱,要經常和他們談心,這些是保證孩子健康,以及茁壯成長的奠基石。

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孩子成長總避免不了壓力,要想減少孩子自殺、叛逆等的因素的影響,父母需要注重三個關鍵點:

1.家庭能力。

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反應的是英國社會的現狀,即社會階層之間流動困難,不得不承認,富裕家庭的孩子先天就比貧窮家庭的孩子有教育上的優勢,貧窮的孩子只有不錯的天賦再加上後天非凡的努力,在成年後纔可能達到富裕家庭孩子的標準水平。但是,若是家庭條件欠佳也不要氣餒,在能力範圍內,爲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用心陪伴孩子,孩子的未來依舊燦爛。

2.社會環境。

這個環境包括家庭的環境以及學校的環境,很多時候,父母的行爲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如果父母能減少在電子設備上花費的時間,多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孩子會更加自信,也能減少電子設備對孩子的傷害。同時,孩子結交的朋友,如果都是熱愛讀書的孩子,那不用擔心孩子會一直去惹是生非。而這些社會環境都是需要父母去創造的,古語孟母三遷也就是這個道理。

3.親子關係。

《品格的力量》這本書中講到:“造就一個勇敢、善良、聰明、有好奇心的成年人,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保證他們在嬰兒時,讓“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正常發揮作用。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首先,儘可能地保證他們免受嚴重創傷和長期性壓力;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爲他們提供一種安全穩定的撫養關係,確保這種關係的另一方至少爲父母之一,當然,最好是兩個人。”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親子關係,特別是當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時,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可以讓孩子有肩膀可以依靠,而這種依靠,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

而當你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爲,爲孩子的發展創造更溫暖的環境時,對你來說,你更關注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孩子爲你能夠帶來的成績這些附屬物品。只有當我們關注孩子本身,孩子也纔會更能體會情感,懂得樂觀、向上,獲得好的品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