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快速孩子提升的運算速度,不如先從這三個方法開始……

時常看《最強大腦》的觀衆或許會發現,那些上節目的人大多可以快速的加減乘除一長串數字,如果仔細推敲,不難發現,他們的這種運算能力一方面來自於重複的訓練,另一方面來自於有效的方式、方法。

家長在評論孩子讀書這個問題上,時常會用到“死讀書”這個詞,這表示這個孩子儘管很努力,可是方向不對,或者是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情況哪怕是在成人的工作中也比比皆是。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大多數人都懂,但在實際運用中,卻並不代表每個人都會使用。無論是孩子讀書還是生活工作,誰不希望自己有着高效率,能夠事半功倍呢?

可是以往的教育總讓我們侷限於一定的框架之中,如果能夠跳出這樣的思維定式,或許孩子的學習就沒有那麼辛苦了。《10倍速心算》是一本寫給中小學生心算技巧的書籍,能夠幫助孩子在短時間內掌握心算的技巧,改變一看到數學題,就只會用筆計算的模式。

本書的作者是慄田哲也,他是駿臺學英才研討會講師,主要從事有關數學教育、普通教育的寫作工作,在他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他發現孩子數學成績差距大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孩子是否會心算。日常的學校教育往往把筆算作爲教育重點,並沒有鼓勵孩子進行心算,以至於大多數孩子對心算相當陌生,更不要提靈活使用了。

慄田哲也表示心算有三大好處:

一是讓孩子學會探索,瞭解數字的構成,引發學習興趣。

二是提高孩子洞察力,提升整體的把握能力。

三是節約孩子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那到底應該如何心算呢?《10倍速心算》一共介紹了56種方法,從易到難,從小學知識到初中知識,層層深入,每個技巧結束後,還有相關的練習習題,輔助孩子加強理解和掌握。如果剛開始進行心算的話,我認爲書中的三個技巧特別容易上手,而且可以快速增強孩子心算的信心。

1.善用拆分和整數。

當孩子看到79+146這樣的題目,一般是怎麼算的呢?是不是習慣按照筆算的方式,先9+6,再進一位後,算7+4+1呢?

心算的目的就是找到快速的方法,準確的算出題目的答案,拆分和整數的方法既方便又通用。在這道題中,可以先把79和146轉爲相近的整數,也就是80和140,通過計算80+140,得出220,由於79比80少1,146比140多6,可以算出6-1=5,最後,整體相加就得出了答案225。這樣的方法不僅適用於加法,減法、乘法,甚至除法都通用。

爲了更好地瞭解這個方法,我們可以再來看一道乘法題,38*7,如果按照拆分和整數的方法,可以將這道題看成是(30+8)*7,也就是先算30*7=210,再算8*7=56,210+56=266。

2.用爬山的方法反過來計算。

有一些題目儘管可以用拆分和整數的方法,不過也並不太方便,這個時候,就可以採用反向思考的方式,快速得出答案。比如,題目是一道減法,但在實際計算時先把題目看作爲加法計算。例如,1012-676這題就可以換成676加多少等於1012,反而簡單一些。

在計算的時候,可以想象自己在爬山,如果從676米高的地方開始爬到1000米,需要324米,那還有12米就可以達到頂端,1012-676的答案就是336。

這種方法實際運用了減法和距離這兩個概念,如果掌握了這種方法,孩子日後在高年級學習過程中,就更能感受到心算的好處了。

3.善於用平均數。

當題目涉及到多數的加減乘除運算時,我們可以採用平均數的算法。比如,在126+123+127+126這道題中,這些數字都是在125上下浮動,那基本上可以把125作爲這4個數字的平均數來看待,每個數字與125相加減,可以得出+1-2+2+1=2的結論,同時125*4=500,那麼這四個數字相加就可以得出502的答案。

再比如說(181+194+197+212+201)/5這個比較複雜的算術題,如果採用平均數的方法,可以把200作爲平均數,每個數字與200相加減,可以得出-19-6-3+12+1=-15,與5相除等於-3,而200*5/5=200,200-3=197。

是不是覺得學會了平均數的方法,不僅不用複雜的列公式計算,而且運算的速度也可以大幅度提高?

以上講的三種方法只是《10倍速心算》中的一小部分,當孩子慢慢地學會心算的方法,習慣看到題目就採用心算的方式時,高年級中的那些複雜計算,甚至方程式計算都可以快速地通過心算得出。

就如慄田哲也所說的那樣:“學習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教師主要教授學習方法、提供學習範本,學生模仿習得,這是學習的第一階段,但是若想更好地學習,學生必須自己參與、思考、試錯,直到掌握所有知識點,這是第二階段。”

孩子的數學教育任重而道遠,不過,若是家長能夠提前讓孩子意識到心算的好處,多加強練習,不斷形成自己的心算模式和方法,我想,孩子不僅在數學學習上成績優異,在其他功課的學習上也能夠遊刃有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