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長度、寬度、高度和溫度

最近一直在思考怎麼才能做好產品經理,或者說怎麼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大,如何才能獲取到更多的資源。我的好朋友S和我BB了幾句,這做人要想立體,得有長度看得遠,做事得有寬度覆蓋廣,思考得有高度想的明白,最後有點溫度更接地氣,不得不說他這確實一套一套的。

產品經理的長度,在專業領域足夠深入

我發現越做功能,越侷限思維,尤其是給用戶做功能,會極大的限制我們的發揮。他們經常想這樣做,結果做出來,發現他們還有其他的需求或是對已有的不滿意;最後白做了,可是又不得不繼續滿足他們,因爲你也沒什麼好想法。我們每天都在平衡這些事情上,根本無從思考一個功能怎麼才能推出去。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你沒有看明白形勢,或者說是缺少破局的能力。換句話來講,就是你接受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不夠。

比如說你做B2B,在這個領域你就得深挖進去,瞭解別人知道的事情,探索根本,也就是知道是怎麼來的,而不僅限於知道。瞭解別人不知道的事情,瞭解的內容越多,對事物的敏感性也就越強,因爲你清楚了事情的本質,就能變的相對從容。

產品經理的寬度,在能力方面涉獵的更廣

需求分析、溝通協調、項目管理、數據分析等,這些基本的能力做的再好也只能讓你變的更會幹活,而不能使你更有提高。

相反,我們需要更多的能力擴展,比如:商務談判、用戶溝通、運營推廣等。把自己的工作做的再好,團隊配合不起來,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雖然你是產品的負責人,可是產品是需要在一個環境中成長的,我們更需要了解這個環境。

只有我們更瞭解環境,才能影響更多的人,決定產品的未來走向。

有人問我能力怎麼才能快速提升,我回答的只有一點,去做。做的越多,提升的越快;做的越多,失敗越少,總有一天你能體會到成功。

產品經理的高度,內在思考得更全面

中國人講究“謀而後定”,一件事拿過來,得先想清楚,然後才能去做,不能一拿來就去做,這樣肯定會做出問題來的。產品經理總是被技術開發懟,說你得想清楚,到底想要什麼,確定了再來找我,你總覺得自己是想清楚的,可是連最後能實現的結果都無法預估,怎麼又能說是想清楚了呢。

我想實現什麼,然後決定如何去做;我要做什麼,能夠帶來哪些好處,這是兩種不同的思想。一個是思考,一個是執行,這就體現了產品經理的價值。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是可以幫助公司少走很多彎路的,公司培養一個產品經理,給你犯錯的機會,就是爲了以後能儘量減少這類問題,所以你的價值就體現在你的成長上。

之前,樸老師接了一個項目,做客戶管理後臺系統,前前後後從接手到現在已經有6個多月,前3個月,基本上就是提需求、做需求、改需求,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成果產出。後來開始思考目標,做版本規劃,給老闆彙報,真的做着做着對目標越來越清晰,看到了一條可實現的道路,也知道最後能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兩週前對這個平臺的業務發展還很悲觀,現在看來,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平臺肯定能完善下去,不會被業務繼續逼着,因爲到時我們甚至可以做到比業務更精通業務的實現,讓使用人員能夠按照公司的節奏去做。

最後,產品經理要有一點溫度。產品是做給人用的,要體現出產品的包容性,有溫度才能更接地氣。

有人說,功能是做給甲方的,他們說這麼用,那他們的成員也會這樣用。可是這樣並不能給產品帶來任何的溫度,它就像是一個管理者的使用工具,沒有一點的感情,手起刀落,真正的使用者都是在罵你的產品。

可是爲什麼會這樣。因爲你做產品只懂了一半,或者說是1/4。你只看見了表層的需求,通過口述、文案表達給你的,你真的去過基層來看使用的人嗎?

這點滴滴就做的很好,他們的產品經理打車都會和司機、乘客交談,獲取最一線的信息。我不是爲了更改管理者想要的東西,而是把他想要的東西做的更好,做一個管理者想要,用戶覺得好的產品。而你之前做的都是管理者想要,用戶用不好的產品,所以說你只做了一半。

所以你懂了麼?產品是要接地氣的~

我知道你有很多無奈,但是會幹活真的很悲哀,你真的提升不起來的。我的好朋友S把一個工程做完,得到了全局的表揚,我問他原因,他說一切都是自己聯繫出來的,也會吃到閉門羹,也會被其他人懟,可是全局最後只有他做的最好,因爲只有他主動出擊,把事情完成了,做出了彩,讓人看見了結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