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真正的搖滾,給你力量

1、搖滾是精神上的垃圾

最初,搖滾給人的印象是長頭髮和黑夾克,強烈的節奏和搖擺的身體,新鮮而迷人。

接着,搖滾給人的印象是毒品、頹廢、同性戀、奇裝異服等,震耳欲聾的高嗓音,令人又愛又恨。

曾經,如果一箇中國女孩子說她喜歡搖滾,那就是異類。

曾經,一位資深的搖滾樂迷跟我說,搖滾是精神上的垃圾,無病呻吟、聒噪的歌詞、浮誇、做作的颱風、奢靡的生活,就像世界末日來臨的絕望和頹廢。

是的,就像普照大地的陽光也會被烏雲密佈遮擋的時刻一樣,搖滾樂和搖滾樂手確實有負面的新聞。但,這並不是全部。

尤其是,當你看完搖滾史上殿堂級的樂隊——英國皇后樂隊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後,你有99.99%的概率會改變看法。

2、活出你的人生

《波西米亞狂想曲》作爲一部傳記電影並沒有掉入主人公從生到死的單線敘述模式,而是從皇后樂隊主唱佛萊迪·摩克瑞的命運轉折點開拍。

1970年,24歲的佛萊迪·摩克瑞加入了由吉他手布萊恩·梅和鼓手羅傑·泰勒組成的樂隊。佛萊迪·摩克瑞說,雖然自己齙牙,外表並不帥氣,可是齙牙的口腔構造卻拓寬了他的音域,他能橫跨四個八度,比常人多一些。因此,當佛萊迪·摩克瑞扯開嗓子,亮出高亢璀璨的音色時,布萊恩和羅傑都着迷了,同意他的加入並將樂隊名改爲“皇后”。當他們的音樂橫掃歐美大地時,粉絲們還親切地稱佛萊迪·摩克瑞爲“齙牙叔”

能變廢爲寶,不掉入自卑、自憐自怨的糞坑,是生活的強者。顯然,佛萊迪·摩克瑞也是一位生活的強者。

準確地說,佛萊迪·摩克瑞是一位印度波斯人,爲了躲避戰亂才和家人一起從東非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島搬到英國居住。他的父親是一名超市收銀員,家庭經濟並不寬裕。

父親對他的人生期待是“善言、善思、善行”。起初,佛萊迪·摩克瑞並不理解父親的真正意思,只是一味地反叛。他要的生活正如《Keep yourself

alive 》反覆吟唱一樣:活出你的人生。

Keep yourself alive

Keep yourself alive

All you people keep yourself alive

Take you all your time and money honey

You will survive

3、反抗命運

抱着這樣的人生理想,佛萊迪·摩克瑞帶領樂隊披荊斬棘,一步一步地把搖滾樂推向更高的臺階。

當他們發行三張專輯取得市場的成功,好評如潮,引發視聽狂潮。他們的唱片公司希望他們保持特色,繼續創作和歌唱同類型的搖滾樂時,佛萊迪·摩克瑞不肯屈服,拿起小石子扔向唱片公司老闆的窗戶。然後,冒着被報紙雜誌負面批評的危機,佛萊迪·摩克瑞動用自己的私人關係,找到廣播臺和電視臺播放《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首長達六分鐘,融合古典音樂、歌劇、藝術搖滾等多種元素的新歌。

事實證明,佛萊迪·摩克瑞的眼光毒辣,卻是正確的。

《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首被評論家稱“搖滾歌劇”,霸榜了英國各種流行音樂榜,還被《吉尼斯世界記錄》評爲“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歌曲”。

作爲一個歌手,一個樂隊,如果和知名的唱片公司鬧翻了,等於斷送了出版專輯的一個重要渠道,將會失去很多。但是,如果沒有佛萊迪·摩克瑞的放手一博,英國的搖滾史將要重新書寫,全球的粉絲可能就聽不到那些震憾人心的音樂,比如傳唱度最高的《We Are The

Champions》《We Will Rock You》等。

俗話說,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上帝安排好。那麼,上帝的命運又是誰安排呢?

佛萊迪·摩克瑞信奉上帝,卻牢牢地拽緊自己的命運之繩!

4、洗滌靈魂的污垢

說心裏話,第一次聽《波西米亞狂想曲》時,我絲毫沒有感動。但是,第二次聽就完全不一樣了。

佛萊迪·摩克瑞成功了,解散了樂隊,自己單飛。他的創作處於停滯的狀態,只能在酒精和濫交的生活裏找到存在的意義。佛萊迪·摩克瑞沉淪了。

直到前妻奧斯汀找上門來,佛萊迪·摩克瑞才幡然醒悟。站在雨中的佛萊迪·摩克瑞無助、迷茫,嘩啦啦的雨水激醒他的內在世界,洗滌了他過去的放蕩不羈,他選擇了迴歸。

音樂上,他迴歸了皇后樂隊,參加了1985年的“Live Aid”援助非洲義演。

生活上,他找到了伴侶吉姆.赫頓並帶他去見父母,公開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這是他與父親的和解,這纔是真正地“活出你的人生”。

一路風雨兼程,也曾沉淪、也曾放縱、也曾心如槁木,但是佛萊迪·摩克瑞還是走回人生的正途。當我明白了這些,再聽《波西米亞狂想曲》:

Mama, just killed a man,

Put a gun against his head,

Pulled my trigger, now he's dead,

Mama, life had just begun,

But now I've gone and thrown it all away -

Mama, ooo,

Didn't mean to make you cry -

If I'm not back again this time tomorrow -

Carry on, carry on, as if nothing really matters -

Too late, my time has come,

Sends shivers down my spine,

Body's aching all the time,

Goodbye everybody - I've got to go -

Gotta leave you all behind and face the  truth 。

這是佛萊迪·摩克瑞的心聲,對生活的懺悔和對世界的分手告白。

佛萊迪·摩克瑞是1987年查出犯有艾滋病,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提前兩年到1985年。因此,坐在觀影席上的我,看到熱愛音樂的佛萊迪·摩克瑞,對生活重新煥發熱愛的佛萊迪·摩克瑞,還想愛這個世界的佛萊迪·摩克瑞居然要離開了,眼眶一熱,淚水簌然而下。

法國的傳記電影《玫瑰人生》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記者採訪暮年的歌手艾迪特·皮雅芙時問她,想給女人什麼建議?少女呢?兒童呢?皮雅芙的回答都是“愛”

人生並不是一條筆直的路,有時迷失了,有時走錯了。只要心中始終保存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愛,對家人朋友的愛,愛就是前行的力量。

對佛萊迪·摩克瑞而言,搖滾就是引路的燈光。

對我們而言,真正的搖滾纔是人生的明朗與光明。

原創文:靈林玖玖,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