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看到這樣的結局——《蕭蕭》讀後感

不願看到這樣的結局——《蕭蕭》讀後感

        沈從文的《蕭蕭》這篇小說,寫的是一個名叫蕭蕭的童養媳的故事。

        蕭蕭十二歲時出嫁爲童養媳,丈夫是尚未斷奶的三歲小孩。別的女人出嫁一般都哭,她不但不哭,還只是笑。又不害羞,又不怕。這也怪不得蕭蕭,她從小失去母親,寄養到伯父種田的莊子上,對她來說,出嫁只是從這家轉到那家。再說,蕭蕭只有十二歲啊,她是什麼都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媳婦了。

        “童養媳”三個字決定了蕭蕭的命運。不過蕭蕭的命運不算很壞,雖然她十二歲就已經失去了尋找愛的權利,但她既沒有林黛玉寄人籬下的辛酸,也沒有蕭紅《呼蘭河傳》中童養媳的悽慘命運。用沈從文先生原文中的話說,“一切並沒有先前受苦”,在婆家“喝冷水,吃粗糲飯”,“風裏雨裏過日子,像一株長在園角落不爲人注意的蓖麻”,“大葉大枝,日增茂盛”,十四歲時已高如成人,“績麻、紡車、洗衣、照料丈夫以外,打豬草推磨一些事情也要做。還有漿紗織布:兩三年來所聚集的粗細麻和紡就的紗,已夠蕭蕭坐到土機上拋三個月的梭子了。”不過蕭蕭雖然身體發育好像成人了,但她的心卻還是一顆糊糊塗塗的心。她也曾做過“女學生”的夢,“用手捏着辮子末梢,設想沒有辮子的人那種神氣,那點趣味。”

        但涉世未深的蕭蕭後來被一個叫花狗的長工引誘懷孕,做了壞事的花狗卻全無擔當,撇下她一走了之。蕭蕭很害怕,吃香灰,喝冷水,企圖墮胎,卻未能如願。她也想像花狗那樣逃走,但卻被家裏人發覺了,將面對或“沉潭”或“發賣”。最終因伯父不忍將蕭蕭沉潭,又沒有相當的人家來要才倖免於難。最終蕭蕭順利產下一個嬰兒。丈夫一家人還算開明,儘管這是花狗的兒子,但還是“把母子二人照料的好好的,照規矩吃蒸雞同江米酒來補血,燒紙謝神”。十年後,蕭蕭正式同丈夫拜堂圓房。

        從表面上看起來,這似乎是個圓滿的結局,然而蕭蕭再也不會到水邊去,用手捏着辮子末梢,設想沒有辮子的人的那種神氣,那點趣味。也許那一陣子,她心裏會閃過那樣一絲想法——隨女學生去,隨自由去,可是她最後沒有走出那一步。她是“童養媳”,這樣的一個身份定位就註定她的人生不能由自己掌控,無法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女學生成爲她少女時代的夢,永遠都不會實現的夢。最終蕭蕭還是留在了那裏,抱了她新生的毛毛,像當年自己抱着丈夫一樣,命運幾經轉折,卻又回到了起點。

        蕭蕭彷彿是幸運的,她躲過了被“沉潭”或“發賣”的結局,然而她又是不幸的,因爲她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一輩子活在自己的愚昧和無知裏,任憑命運將她帶往何處,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要反抗。從這個角度講,我寧願小說的結局不是這樣的,而是讓蕭蕭去逃走,去做女學生,追求自己想過的自由生活。可惜,小說的結局不是這樣的。不過,這正是沈從文先生的高明之處,這樣的結尾會更加發人深思:我們需要怎樣的生活?是像蕭蕭那樣聽從命運的擺佈隨波逐流,還是勇敢地去追逐自己想過的自由幸福生活?

      幸運的是,蕭蕭所處的時代已經永遠一去不復返了。社會在發展,人們的觀念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的女性,不僅真正的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去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且真正能頂半邊天,各行各業的成功女性不勝枚舉,這恐怕是蕭蕭連想都不敢想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