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鬼谷子·忤合第六》

“忤”是違背,不順從,與“合”相反。再政治問題上,但凡出謀劃策,如果利於他國,必然會違背自己君主的意見。如果合乎自己君主的意見,又要違揹他國君主的意見,說的正是“計謀不兩忠”,違背一方而順合另一方,這便是“忤合”之道了。

這種計謀策略可以用於天下、用來治國、用來管理家族、同樣也可以用在人身上。可以大用,也可以小用;可以用來晉身,也可以用來退出;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謀劃,計策確定之後在“飛箝之術”。

上一篇講到了“飛箝之術”,可以簡單的總結爲:依據不同的形式,根據不同的事情,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說辭,“箝”住對方,使得對方做出自己謀劃計定的行爲。簡而言之,不是說到對方心服口服,而是說到對方採取措施。

凡是均有“趨合”、“倍反”兩種事態,二者之間的變化象“環”一樣鏈接,想要達成某種計劃,要根據不同的形式,採取與之相適應的策略,因事爲制,同時還有選擇恰當的時機來處理事情。古時候善於處理“向、背”問題的人,比如伊尹,五次臣服於成湯,五次臣服於夏桀,操持者“忤合之術”在敵對雙方兩個陣營都可以遊刃有餘,最後根據“天命所歸”而入商。姜太公也曾三次入商,卻還是籍籍無名,七十歲的高齡還在爲生計奔波,直到合於周文王才確定了最終歸屬。

事件的真假無疑評判,爲了實現“大一統”很多史書都不復存在了。但是從這個例子來看,伊尹對“忤合”的理解和運用要比呂尚更勝一籌,可以在敵對雙方遊刃有餘,且雙方都得到了重用。這種道理用於天下,可以“合諸侯”、“協四海”,同樣也可以“化轉之”,開闢新的王朝。

但是這種“術”不是說明白了道理就可以運用,是有一定的前提的。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能生搬硬套,要對自己有着充分的瞭解,然後再進行判斷。如果還沒有達到“至聖”的境界,就不能治理天下。要想認識事物的本原,不得不勞心苦思地下功夫;要想洞悉他人心思,不能但從名聲來判斷。資質平凡的人,不能運籌帷幄;忠厚老實的人,不能明察他人。所以要運用“忤合之道”,要先對自己的具體才能實力進行一番掂量。

白話《鬼谷子·飛箝第五》

《鬼谷子》其人其書簡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