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5:衛藍《反本能》網絡學習請避開輿論八卦和低俗小說等無用信息

上大學時,玩遊戲、睡懶覺、逃課……,這些狀態應該是多數人都有過的經歷吧。每逢考試,臨時突擊學習,奮戰10天,勉強不掛科,萬事大吉。

這種集中學習的方法應對一時的靈感和考試,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對獲取知識和技能來講,基本無用。你會發現那時記憶的東西很快就忘記了,能記住的也不會用,會用的也用不對地方。

所以,學習知識和練就技能,靠的是發散學習法,每天都做,每天確保一定學習時間(半小時或一小時內),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的線上學習中,持續學習更加重要。


R:我們從信息之中篩選知識的成本越來越高,我們想要學系統知識的難度增大。

媒體爲了方便我們理解,減少消化時間,將內容儘可能進行簡化,只提供精華,而無法培養我們對知識的深度思考能力。

當我們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時,這些信息會極大地佔用我們的注意力廣度,我們很難集中在一小部分信息裏面,而這樣我們就無法保證思維的深度。


I:學習是要講究方法的

你也許在碎片化的時間裏,選擇了線上的學習,在學習過程卻總感覺所學的知識過於零碎,很多講座、乾貨,聽音頻或看視頻時,感覺“講得太到位了“”分析地太透徹了”,於是聽了一遍甚至都沒有全部聽完,就把它收藏起來,或下載下來。從此之後,便束之高閣,再也沒有學習過。

這是大多數人通過網絡線上學習面臨的問題,“虛假學習感”,對感覺有用的信息,淺嘗輒止,在也沒有重複去學習過。因爲網絡中,不乏這些信息,所以我們在網絡上的學習一直浮於表面,能夠完全集中注意力去深度思考和學習的信息非常少。這便導致了,快速學習,快速遺忘,不忘也不會用,用了也有不對地方。這是集中學習方法的典型體現,來去匆匆。


金句:我們簡直要在信息的海洋中淹死,但終因缺乏知識而餓死!


A1:微信收藏裏從好多大師的乾貨,卻很少有看完或熟知的

刷朋友圈或看公號,發現一片深度好文,看完後沒心激動不已,作者太牛逼了,說的太對了,我要好好學習。又生怕回頭找不到這麼好的文章,於是,放進了收藏夾,以備有時間常回來溫習,自此之後,再也沒有看過。

有一天,打開微信收藏,發現有上百條此類的收藏,有的甚至都沒有看完,很多已經不記得什麼內容了。

所以,沒有正確的方式,長期通過線上學習知識,會難以形成一個較爲完整的知識體系,就可能會削弱一個人深度加工知識的能力。

現在信息推出的速度和廣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思維和大腦的接收能力,鋪天蓋地的信息,增加了我們檢索信息的時間成本和腦力成本,同時也限制了我們深耕和探究的能力。


A2:學習做筆記

互聯網媒體爲了方便我們接收和理解信息,減少消化時間,其實如同嚼碎食物喂孩子一樣,將知識內容儘可能進行簡化,只提供精華,典型的學習形式就是:羅輯思維、樊登讀書。大家不是沒時間讀書嘛,大咖們先讀了,在研究明白後提取他們主觀認爲的精華,講給大家聽,聽的時候感覺節省了時間又學到了知識,但是這樣根本無法培養我們對知識的深度思考能力,從而所聽知識很快就成爲過耳雲煙。

最好的辦法:在線上學習的同時,做好學習筆記,最好是紙質手寫,不要認爲麻煩或傳統,書寫的過程是整理再思考的過程,是把知識自我深度轉化的過程。這樣才能使知識更加牢固,爲我所用,才能轉化爲一技之長,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