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5:卫蓝《反本能》网络学习请避开舆论八卦和低俗小说等无用信息

上大学时,玩游戏、睡懒觉、逃课……,这些状态应该是多数人都有过的经历吧。每逢考试,临时突击学习,奋战10天,勉强不挂科,万事大吉。

这种集中学习的方法应对一时的灵感和考试,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对获取知识和技能来讲,基本无用。你会发现那时记忆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能记住的也不会用,会用的也用不对地方。

所以,学习知识和练就技能,靠的是发散学习法,每天都做,每天确保一定学习时间(半小时或一小时内),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的线上学习中,持续学习更加重要。


R:我们从信息之中筛选知识的成本越来越高,我们想要学系统知识的难度增大。

媒体为了方便我们理解,减少消化时间,将内容尽可能进行简化,只提供精华,而无法培养我们对知识的深度思考能力。

当我们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时,这些信息会极大地占用我们的注意力广度,我们很难集中在一小部分信息里面,而这样我们就无法保证思维的深度。


I: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

你也许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选择了线上的学习,在学习过程却总感觉所学的知识过于零碎,很多讲座、干货,听音频或看视频时,感觉“讲得太到位了“”分析地太透彻了”,于是听了一遍甚至都没有全部听完,就把它收藏起来,或下载下来。从此之后,便束之高阁,再也没有学习过。

这是大多数人通过网络线上学习面临的问题,“虚假学习感”,对感觉有用的信息,浅尝辄止,在也没有重复去学习过。因为网络中,不乏这些信息,所以我们在网络上的学习一直浮于表面,能够完全集中注意力去深度思考和学习的信息非常少。这便导致了,快速学习,快速遗忘,不忘也不会用,用了也有不对地方。这是集中学习方法的典型体现,来去匆匆。


金句:我们简直要在信息的海洋中淹死,但终因缺乏知识而饿死!


A1:微信收藏里从好多大师的干货,却很少有看完或熟知的

刷朋友圈或看公号,发现一片深度好文,看完后没心激动不已,作者太牛逼了,说的太对了,我要好好学习。又生怕回头找不到这么好的文章,于是,放进了收藏夹,以备有时间常回来温习,自此之后,再也没有看过。

有一天,打开微信收藏,发现有上百条此类的收藏,有的甚至都没有看完,很多已经不记得什么内容了。

所以,没有正确的方式,长期通过线上学习知识,会难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可能会削弱一个人深度加工知识的能力。

现在信息推出的速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思维和大脑的接收能力,铺天盖地的信息,增加了我们检索信息的时间成本和脑力成本,同时也限制了我们深耕和探究的能力。


A2:学习做笔记

互联网媒体为了方便我们接收和理解信息,减少消化时间,其实如同嚼碎食物喂孩子一样,将知识内容尽可能进行简化,只提供精华,典型的学习形式就是:罗辑思维、樊登读书。大家不是没时间读书嘛,大咖们先读了,在研究明白后提取他们主观认为的精华,讲给大家听,听的时候感觉节省了时间又学到了知识,但是这样根本无法培养我们对知识的深度思考能力,从而所听知识很快就成为过耳云烟。

最好的办法:在线上学习的同时,做好学习笔记,最好是纸质手写,不要认为麻烦或传统,书写的过程是整理再思考的过程,是把知识自我深度转化的过程。这样才能使知识更加牢固,为我所用,才能转化为一技之长,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