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时代》:为什么说“经济奇迹”造就了职场“剩女”

“剩女”困境

最近几年,单身好像成为一种“罪过”。每逢节日,单身者总是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尤其是那些大城市的适婚女性,同学朋友聚会上被问长问短,家中父母又安排相亲,打开电视也能看到爆火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就连出去散步,公园里到处都是“相亲角”,简直是“四面楚歌”。

这些“剩女”往往有着较高的学历,不错的工作,甚至在事业方面有所成就,却就是有着各种理由不结婚。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多正直大好年华的姑娘不愿意结婚,甚至都没有对象呢?

有的人说是因为现代女性眼光高,坚持要找各方面都优秀的,否则就宁缺毋滥。也有人觉得是女性很“物质”,动不动就要房要车。有的人甚至把她们的家庭家庭联系起来,认为她们之所以嫁不出去,都是因为丈母娘、小舅子“作怪”。

实际上,“剩女”并非拒绝婚姻,她们在推动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经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难道每一个嫁不出去的剩女都有一颗“高不成低不就”的心吗?如果你读了今天要讲的这本《单身时代》,就会发现,“剩女”的困境并非来自主观想法,而是源于经济发展和事业追求的矛盾。

《单身时代》的作者玫瑰(Roseann Lake)是世界顶级经济杂志《经济学人》的记者,同时也是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赫芬顿邮报》等世界知名媒体的的特约作者。她曾在北京担任自由撰稿记者5年,《单身时代》正是她长时间与中国“剩女”群体的深度交往写成。

这本书着重描述了四位“剩女”的感情生活,其中既有家境优渥的女大学生,也有美国名校博士头衔的“女学霸”,甚至有靠着给“成功人士”当情妇赚取人脉资源的“女神”。这些女性虽处在不同层次,对自身事业和发展都有着明确规划,但她们同时都饱受“剩女”的困扰。

她们都曾在感情中困惑,在与异性相处中迷茫,而这些痛苦并不是因为她们“要求过高”,实际上更来自于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为女性扣上了“剩女”的大帽子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作为男性应该专注事业,而女性则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家庭,辅助男性创业,孝顺父母,养育孩子等。即使到现在,中国女性工作率超过70%,仅紧追男性的80%,这种传统的婚姻观念仍在通过代际传递。

书中的女大学生张梅,家乡在哈尔滨附近的小镇,父母是银行系统的职员。按道理来说,这样的家境下,父母应该比较开明。但在她的婚恋问题中,父母只会不断“发号施令”。从毕业开始就要求她回家乡发展,每次联系都故意将话题往“找男朋友”的方面引,甚至不断地为她介绍相亲对象。

即使张梅明确表示,自己希望留在北京发展,父母仍然不依不饶,要求她找男朋友,甚至表示要出钱买房、办北京户口为张梅增加“相亲筹码”。

这使得张梅一直对感情生活很消极,不断表示“爱情要看缘分”,每次相亲都匆匆了事。另一方面,她干脆把更多心思在工作上,把工作和学习安排得滴水不漏,以此冲淡父母施加的“婚恋焦虑”。

经济发展和人口下降矛盾环境,让很多女性被迫在事业和家庭“二选一”

实际上张梅的情况不算个例。早在建国初期,人们就普遍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男女同工而不同酬的情况普遍存在。为扭转人们的落后观念,国家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鼓励妇女参与建设、发展生产,改变了很多阻碍妇女走向职场的歧视性做法。

要知道,当时大部分女性从“三从四德”的旧社会过渡而来,工作率只有个位数,几乎没有社会地位。正因为参加劳动,女性对经济贡献越来越大,家庭乃至社会地位才慢慢不断提升。

这个提升有多大呢?2018年,中国女性对经济的贡献度已经达到41%,可以说中国长时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有相当部分是女性功劳。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经济发展又碰上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老龄化。

老龄化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人口增长快的时候,经济发展也会更快,可当这批人年龄大了,劳动力不够了,经济的增长便会放缓,甚至出现老龄化负担。于是人们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鼓励生育。这看起来这是一个延续“奇迹”的好办法,但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此之间我们一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在计划生育情况下,用人单位虽然要在女性生育期间支付工资和各项费用,但这个雇佣成本是明确可承受的。

但现在老龄化问题出现了,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了,一个适婚女性什么时候结婚生育,生几个孩子,这都蕴含巨大的不确定性。极端一点,万一一个女性一进入公司就连续生了两个孩子,生完孩子后就辞职了,这公司不得“血本无归”吗?

也正因为这样,很多女性被迫在事业和家庭作出选择。要么回归家庭,要么坚持事业,甘当“剩女”。《2019年职场女性就业安居报告》显示,35岁是女性收入的分水岭,中国大陆女性高管的比例仅有17.2%。这也说明,经济发展和人口短缺的矛盾间接使得很多女性的事业发展受阻,缺乏足够的经济地位。

女性婚恋问题在复杂情况下变得更加难解

更长远的影响是,这样的大环境不但使得女性的事业发展受限,更让她们陷入迷茫。有的人要为了顺利成婚掩盖自身个性,甚至讨好相亲对象。比如书中的“女学霸”琼,聪明自信,善于思考。可这样的“人设”在中国的相亲市场上并不受欢迎,她只能收起自己的灵性,画上浓妆,用PS给自己增加“女人味”,以此来吸引其他男士。

还有一位“女神”艾薇干脆把“事业”和“婚恋”结合起来,流连于“上流人士”,不断更换男伴,以此获得更多人脉资源。这种方式虽然让她买上了房,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却也让她对婚姻和爱情产生怀疑,认为男性只要成功就会“变坏”,最后选择同自己接触过收入最低的男士结婚。

所以说,“剩女”不是拒绝婚姻,而是对婚姻迷茫,不知道如何平衡婚姻与事业。这种迷茫源于传统的婚姻观念,源于经济发展和人口短缺的社会矛盾。如果单单把剩女现象归咎于女性的主观选择,无疑是把目光局限在了少数个体。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说了几十年,还是有很多人还把她们放在“家庭”那一小面,把那些因为事业追求而不拘泥于传统的女性称为“剩女”。

她们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所以,要真正让“奇迹”延续,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警醒,不要给女性加上“贤妻良母”的社会期待,正视她们的选择,努力营造平衡婚姻家庭和事业发展的有利环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