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

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

記得我的老家堂屋正中央有一塊匾額,上面寫着“耕讀傳家”四個大字。那時還沒上學的我,別說這裏面繁體的“讀”和“傳”,就連另外兩個簡體字也不認得。從爺爺口中我才知道,這四個字原來是“耕讀傳家”,我纏着爺爺問是什麼意思,爺爺慈愛地摸着我的小腦袋說:“你長大就知道了。”

我上小學後,爺爺雖然老了,但身體很硬朗,七十多歲還經常下地幹活。每天從地裏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我寫的作業,或者讓我給他背書。稍微有點差錯,就會挨他老人家的吵。爺爺很親我,但在讀書方面,對我卻非常嚴厲。在爺爺的督導下,我小學階段學習一直很優秀,每次考試都能從學校捧回獎狀交到爺爺手裏,爺爺總是笑眯眯地接過去看了又看,然後貼到堂屋當門。幾年下來,堂屋當門貼滿了我的獎狀。

我上初中了,爺爺拉着我的手來到堂屋,指着貼滿獎狀的當門上方的“耕讀傳家”匾額,給我講了這四個字的意思:耕,就是耕耘園田,以立性命;讀,就是讀書學習,以立高德;傳家,就是注重家庭教育,把勤勞耕作和不輟讀書作爲一種傳統和家風,影響和教育後代。爺爺講這四個字時的語氣雖然很平靜,但從他的眼神裏看得出他對我的殷切期望。

後來,因爲搬家,那塊匾額不知弄哪兒去了,但爺爺仍不止一次給我講這四個字,他是老私塾出身,有時還引用一些文言句子,像什麼“讀而廢耕,飢寒交至;耕而廢讀,禮儀遂亡”,這些話當時我似懂非懂,但我知道,爺爺是希望我能繼承勤勞耕作勤奮讀書的家風。他對父親一直不滿意,所以把希望寄託在我的身上。他常說這樣一句話:“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後三十年看子敬父。”讓我好好讀書,不要像父親那樣老早輟學。

其實,父親小時候學習很好的,他只是因爲生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只能被迫輟學。但父親一直都喜歡讀書、畫畫,在勤勞耕作之餘從來沒有放棄過他這兩個愛好,而且深深地影響着我。勤勞是農耕家庭的本色,也是父親身上最優秀的品質。父親一輩子是一個閒不住的人,除了正常的耕地播種、除草割麥、收秋碾場、種瓜種菜、打草積肥之外,他還自己打坯子,燒窯制磚,幾乎憑一己之力給我和弟弟蓋了新房子。每天起早貪黑,總有忙不完的活。特別是父親還掌握了一些絕大多數男人不會的技能,那就是織布。我一直以爲紡花織布是婦女的專利,沒想到父親坐在家裏那架老織布機前,能手腳嫺熟配合,把梭子撂得飛快,在有節奏的“吱扭咣噹”聲中,白花花的布匹從織布機上流淌下來,這讓我對父親非常崇拜。而讓我對父親最崇拜的,是他堅持讀書看報、寫寫畫畫,下雨下雪天,晚上挑燈時,只要有空閒時間,父親都會捧起那幾本他視如珍寶、實際上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破書,或者向我和弟弟借紙借筆,畫山水風景,畫鳥獸蟲魚,畫什麼像什麼。直到現在,父親仍然喜歡讀書畫畫,這成爲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也養成了抓住一切機會學習的習慣。

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爺爺和父親都重視讀書學習、重視子女的教育。在我的記憶裏,家裏櫃子裏、箱子裏總是有不少書可以讀。雖然不能與真正的書香門第比,但我和弟弟很小就能讀到《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三俠五義》《苦菜花》《野火春風斗古城》等小說。爺爺和父親不僅給我們營造了一個能讀得到書、也有人帶着讀書的環境,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我們創造了一個崇尚讀書的氛圍。父親一直對自己當年被迫輟學深以爲憾,所以他對我和弟弟的學習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和弟弟不要像他,一輩子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我和弟弟沒有辜負爺爺和父親的期望,初中畢業後,我以全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漯河師範學校,吃上了當時人人羨慕的商品糧。弟弟後來上了商橋高中,高考時以全校前三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礦業大學,實現了“鯉魚跳龍門”的跨越,再下一輩的孩子們也多有出息。但在父親看來,通過讀書學習謀取職業並不是唯一目的,他常教育我:讀書不能讀到鼻子裏,只能嗅到銅臭而嗅不到人氣;讀書是向先賢學習禮數,而不能“三年土、三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讀書可以增長知識,但生活實踐才鍛鍊人的智慧等。

這些年來,我一直沒有忘記“耕讀傳家”這四個字,沒有忘記爺爺和父親的教誨,工作之餘,我的閒暇時間幾乎都用來讀書或者種菜,每逢週末或者假期,我都要回家陪伴父母,替父母做一些農活或是家務活。我也希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自己的孩子,將優良的家風傳承下去,就像對聯寫的那樣: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