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记得我的老家堂屋正中央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那时还没上学的我,别说这里面繁体的“读”和“传”,就连另外两个简体字也不认得。从爷爷口中我才知道,这四个字原来是“耕读传家”,我缠着爷爷问是什么意思,爷爷慈爱地摸着我的小脑袋说:“你长大就知道了。”

我上小学后,爷爷虽然老了,但身体很硬朗,七十多岁还经常下地干活。每天从地里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我写的作业,或者让我给他背书。稍微有点差错,就会挨他老人家的吵。爷爷很亲我,但在读书方面,对我却非常严厉。在爷爷的督导下,我小学阶段学习一直很优秀,每次考试都能从学校捧回奖状交到爷爷手里,爷爷总是笑眯眯地接过去看了又看,然后贴到堂屋当门。几年下来,堂屋当门贴满了我的奖状。

我上初中了,爷爷拉着我的手来到堂屋,指着贴满奖状的当门上方的“耕读传家”匾额,给我讲了这四个字的意思:耕,就是耕耘园田,以立性命;读,就是读书学习,以立高德;传家,就是注重家庭教育,把勤劳耕作和不辍读书作为一种传统和家风,影响和教育后代。爷爷讲这四个字时的语气虽然很平静,但从他的眼神里看得出他对我的殷切期望。

后来,因为搬家,那块匾额不知弄哪儿去了,但爷爷仍不止一次给我讲这四个字,他是老私塾出身,有时还引用一些文言句子,像什么“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这些话当时我似懂非懂,但我知道,爷爷是希望我能继承勤劳耕作勤奋读书的家风。他对父亲一直不满意,所以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他常说这样一句话:“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让我好好读书,不要像父亲那样老早辍学。

其实,父亲小时候学习很好的,他只是因为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只能被迫辍学。但父亲一直都喜欢读书、画画,在勤劳耕作之余从来没有放弃过他这两个爱好,而且深深地影响着我。勤劳是农耕家庭的本色,也是父亲身上最优秀的品质。父亲一辈子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除了正常的耕地播种、除草割麦、收秋碾场、种瓜种菜、打草积肥之外,他还自己打坯子,烧窑制砖,几乎凭一己之力给我和弟弟盖了新房子。每天起早贪黑,总有忙不完的活。特别是父亲还掌握了一些绝大多数男人不会的技能,那就是织布。我一直以为纺花织布是妇女的专利,没想到父亲坐在家里那架老织布机前,能手脚娴熟配合,把梭子撂得飞快,在有节奏的“吱扭咣当”声中,白花花的布匹从织布机上流淌下来,这让我对父亲非常崇拜。而让我对父亲最崇拜的,是他坚持读书看报、写写画画,下雨下雪天,晚上挑灯时,只要有空闲时间,父亲都会捧起那几本他视如珍宝、实际上不知看了多少遍的破书,或者向我和弟弟借纸借笔,画山水风景,画鸟兽虫鱼,画什么像什么。直到现在,父亲仍然喜欢读书画画,这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也养成了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的习惯。

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爷爷和父亲都重视读书学习、重视子女的教育。在我的记忆里,家里柜子里、箱子里总是有不少书可以读。虽然不能与真正的书香门第比,但我和弟弟很小就能读到《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小说。爷爷和父亲不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能读得到书、也有人带着读书的环境,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崇尚读书的氛围。父亲一直对自己当年被迫辍学深以为憾,所以他对我和弟弟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希望我和弟弟不要像他,一辈子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我和弟弟没有辜负爷爷和父亲的期望,初中毕业后,我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漯河师范学校,吃上了当时人人羡慕的商品粮。弟弟后来上了商桥高中,高考时以全校前三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跨越,再下一辈的孩子们也多有出息。但在父亲看来,通过读书学习谋取职业并不是唯一目的,他常教育我:读书不能读到鼻子里,只能嗅到铜臭而嗅不到人气;读书是向先贤学习礼数,而不能“三年土、三年洋,三年忘了爹和娘”;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但生活实践才锻炼人的智慧等。

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没有忘记爷爷和父亲的教诲,工作之余,我的闲暇时间几乎都用来读书或者种菜,每逢周末或者假期,我都要回家陪伴父母,替父母做一些农活或是家务活。我也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自己的孩子,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就像对联写的那样: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