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2點的產品經理

現在是晚上23:40分,剛剛吃過晚飯,今天一整天都在出差拜訪客戶,中途除了坐火車、打車之外只有吃飯的時間。貌似有效的談話時間只有兩個小時,所以這個晚上記錄一些客戶反饋和自己的所思所得。

已經兩週都沒有更新文章,忙雖然是藉口,但實際上沒有較好的素材能夠寫。最近兩週的工作確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上限,總體來說就是時間不夠用。爲什麼這麼講呢?

之前的日子是屬於按部就班的,沒有太大的變數,而現在忽然出現了一條業務線,有變現的潛力,讓我來整體負責,出一個demo版本。於是,忽然整個節奏就變了,正常的規劃開始靠邊排,新的業務佔據了大量的時間。

因此纔有了出差這麼一說。

出差沒我想的那麼簡單

你知道嗎?來公司兩年,曾經最期望的一件事就是出差談客戶,覺得特別帥,把自己的規劃告訴客戶,來驗證我的想法,以此來得到客戶的認可。

真正到了自己出差的時候,發現很多事情都不可控。約人約不上,被客戶嘲諷,準備不充分,溝通不到重點,甚至回到單位還要被用戶催命一樣給出方案。

我原來還以爲出差可以找些時間在當地轉轉,可是實際證明了,你需要不斷的跑業務,和客戶多溝通1分鐘,你對客戶的需求才能理解的更深。

在出差前,我們通過不同人的反饋,大致對客戶想要什麼有了初步的認知。當我站在客戶面前時,才發現反饋的都不是對的,客戶想要的,和我能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產品。而且在思維和認知層面,我們有很大的不同,以至於溝通起來很費力。

出差確實是一件很苦的差事,但對於產品經理來講,這是一個必須要經歷的過程。當你從屋子裏走出來的時候,你才能看見外界的顏色。

資源的整合和安排

做了2年多產品,越發覺得,安排好一件事情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而恰恰如果你能安排好一件事,那麼你做起事來會無往不利。

每個產品經理都有自己一部分能夠調動的人力和物力,靠關係也好,靠業務也罷,這些都能算做你的資源,可是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資源池當中都有什麼。

清楚了人力和物力的情況,我們還得學着去調動和影響,否則就是躺在金山上吃饅頭。當你的團隊中需要某些資源的時候,你得能把這些影響力轉化爲實際的效果。比方說,你負責的業務需要和其他業務線做聯合,你得找方法拉入其他業務資源以提供幫助。至於採用什麼方法,這是一門藝術和學問......

現在我給大家分享兩個例子:

思考總會有辦法(正面)

我一朋友在事業單位,他的大領導A多次催出他做個視頻,這活正常交給下面其他的人做就可以,可是A總是找他,而他確實工作很多,沒有精力也沒有時間去做,怎麼辦呢?我想一般人就靠自己加班加點的去做,早日交差完成工作。

可是他卻想了一個法子,他找到分管領導B,建議他頒發一個文,徵集視頻活動,主題正巧是上級部門近期搞的話題,他想讓各個部門積極參與,每個部門出至少2個視頻,這個活動重在參與,提升企業文化,而且上交的視頻,他可以聯繫外部單位專業的人員前來評選。最終獲獎的人員,還能得到現金獎勵,所有參與的人員都能獲得小禮品。

領導B一聽這個方案好啊,最近正愁沒什麼活動可以搞,而且這個活動又能和外部專業的單位聯合,既給兄弟單位面子,也能提升員工的積極性,還能作爲一個亮點活動,真是一舉多得,所以讓我這朋友出臺一個草案,很快就得到通過。

大領導A知道這件事情,表面沒說什麼,私下裏和他講,你小子腦子靈活,辦事利落,說明是真的把這個事好好想了想,這點很不錯。

提前預知,提前部署(反面)

當我知道要負責一個新業務的時候,是一個月前,那個時候領導只是隨口一說,所以閒暇的時間,我都會整理一下新業務的框架,收集一些資料,想想怎麼做才能算是一個最好的方案。

沒過多久,領導要求我去客戶那裏調研實際情況,這一下子就變的緊張,雖然有了不少的資料和想法,可是都沒有經過整合,一套完整的方案也拿不出來。所幸的是對整個業務的流程有足夠的理解,能與用戶講個一二三四五。

可是我這一出差,公司的事情安排的不是很順利,很多事情都沒有提前告知相關負責人,因爲我的不在,導致一些工作難以部署,給團隊造成了一些困難。

當我帶着用戶的反饋回來時,找到技術主管申請資源,發現調度緊張,所以他也建議,如果你這個項目緊急,那麼下次提早告知,這樣讓他心裏有個底,大致要做什麼,需要幾天,這樣可以提前安排人員跟進。

這樣大家能看出一些差距了吧!

我和我這朋友都能影響到一部分人,他把每一件工作想的很明白,而且做好了,還吃的很透徹,安排合理、理由充分,三言兩語就把事情順利的完成。而我呢,雖然也是提前知道有這麼個事,但是準備的不夠充分,自己的工作完成一半,其他的安排也沒能提早進行。

我是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確很累,也很趕!他是提前思考了可能的問題,當問題出現時,按照既定的方式去做,所以能做出成果。

什麼時候要關心戰略呢?

最近華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篇文章“華爲海思總裁致信員工:多年備胎一夜轉正 挽狂瀾於既倒”,讓我看到了戰略的意義。這是一種不計一時得失的投入,是一種長線策略,當到了合適的實際,這個戰略能發揮出無限的潛能和意義,甚至帶領公司走向另一個巔峯。

戰略>業務>功能。功能是我要清楚該怎麼實現,這很容易,不懂的地方去“借鑑”下競品就可以;做業務,是你清楚了走下去的路,就好比登山,有很多條路,我選擇其中的一條去走。

功能可以變成一個業務,業務也可以上升到戰略,這是自下而上的探索,當業務逐步的擴大,你知道多條上山的道路,可以整合起來,成爲公司全新的模式。

在舉個例子,最近負責的新業務,其實1年前就啓動了,當時做了些基礎的功能,沒形成體系,後來公司覺得時機不合適,不想在上面傾注太多的資源,所以做了一小半就停掉了,後續雖然做了些規劃,但是沒有得到執行和認可,也沒有拿到市場上去驗證,所以最終不了了之。

說兩句比較酸的話,自下而上就好比草根上位,東拼西跑,一步步從一文不值到千金難買。自上而下就好比高瞻遠矚,提前佈局,靜待時機,一飛沖天。

這裏面最關鍵的是什麼?時機,沒有時機一切的準備都無用武之地。

馬後炮一句,如果當初能夠遇見這個業務的市場價值,以及我們的能力,那麼提前佈局無疑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可是上天就這樣愛開玩笑,會拿這樣的事情來考驗你,所以我還是那一句話“挺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