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被病態作品帶坑裏的?《癡人之愛》VS 巴菲特

這兩年,看的事情越多越會回憶當年的單純,當時那樣如癡如醉地讀言情、文學,怎麼就從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呢?一直泡在網上,看了那麼多信息,爲什麼沒有早一點屏蔽不適合當下閱讀的內容?這一期,從一本收錄了日本變態故事的書和《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說起。

——————————————

最近一週備受關注的事情無非是:

◆ 美劇《生活大爆炸》殺青,《權利的遊戲》爛尾;

◆ 瑞幸咖啡上市;

◆ 水果漲價,其中香蕉最便宜,大概4元錢一斤;

◆ 周口嬰兒被盜;

◆ 臺灣同性可登記結婚;

◆ 華爲“備胎轉正”後,聯想的聲明中提及一詞:多事之秋;谷歌表示“無法違背國家意志”。

這些事和你我有什麼關係?有人回答:

◆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將活得很艱辛;

◆ 5月中旬,離職話題依然火熱;

◆ 炒股的朋友表示,是時候回村養豬、種田了。

看起來真是不容樂觀,很易產生蚍蜉撼樹般的無力感。當然,作爲女性,我個人在一線城市的真實生活如出一轍。

是時候放棄我的『女性獨立自主/平權之夢』了?

不不不,我的夢想也不是以天計算的。我只是更關注財經和國際新聞,且更願意閱讀經管類書籍了。我認爲這些信息更殘酷,務實。

這幾天,我集中對比了一些日本文學作品和一些歐美經管類作品,以其中兩本爲基礎,講一下我的感受:

作品一:作者谷崎潤一郎,書名《春琴抄》,收錄了《春琴抄》《癡人之愛》《各有所好》三個故事。

《春琴抄》講述了盲人美女與其僕人之間的虐戀,《癡人之愛》講了一個身材矮小的日本男人對自己收養的蘿莉的癡迷,《各有所好》描繪了一對“同牀異夢”的夫妻的故事。

作品二:作者沃倫·巴菲特,書名《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講述了巴菲特獨特的投資理念。

————————————————————

日本的物哀之美與歐美進擊式文化

先來看一些對比圖——

(前圖爲《春琴抄》,後圖爲《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這些圖僅僅代表了一種不同,兩本書之間的不同,更是兩類作品間的不同。這是兩本處於極端的書籍:一本難啃,專業度高,燒腦;一本充滿八卦的點,適合消遣。

先說日本:

日本人的美學是『向死而生』的物哀之美,他們對死亡、壓抑、人性黑暗面都有深刻洞察,作品中滿溢着喪氣、戾氣、病態,不切實際的空想與小資;這種狀態在戰後、經濟蕭條時期表現得更重。

《我是貓》《人間失格》與之類似,《羅森門》除了喪,還鬼氣森森,《雪國》喪得很古典、空靈。


或許是因爲受到歐美文化的影響,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有一種不同的氣息。雖然他出生在日本,有在日本生活的經驗。有人說,當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石黑一雄而不是村上春樹,是因爲他們關懷的東西層次不同。兩者間,我個人比較喜歡石黑一雄。他更隱忍,作品關懷的東西靠近悲,而不是喪(詳情可參見作品《羣山淡景》)。


這是日本的文化。有人說,中國人的文化是生的文化,日本人的文化是死的文化。的確如此。

再說歐美:

歐美人的作品更具攻擊性,更自由派,當這種特質與投行人現實派的特質融合的時候,這些作品則表現出更務實、健康、溫暖的氣息。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比較難啃,既包含專業的投資知識,又包含巴菲特獨特的人生理念。巴菲特的夥伴查理·芒格的書也帶有這種暖融融的智慧氣息。芒格的書普及度更高。

近期,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很受關注。兩個老爺子在會上互相打趣,看起來很有人格魅力。

在此之前,一個愛炒股的朋友丟給我兩個視頻,叮囑我,要一遍一遍、反覆地看。他說,真正有用的東西只用一兩句話就可以總結了,但你做起來卻會很難。我認爲不只是特別難,而是分水嶺。有人領悟不到,有人無法落實。

這兩個視頻的主角叫段永平,步步高公司的董事長。他在視頻裏傳達的理念與巴菲特傳達的本質相同——

中國: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人的文化和上述兩種都不同。中國作家的文學作品,甭管主題多類似,都洋溢着一種對生命的渴望,一種昂揚的天性,但又不如歐美作品那麼張揚。作品參見《活着》《黃金時代》,更近一點,如《陸犯焉識》《霸王別姬》等等。

在看《巴菲特致股東的信》的時候,我總能想起的《孫子兵法》(參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和《易經》。前者強調的品質和巴菲特一致,後者包含了中國人終極的生存智慧(如否極泰來)。

只能說,底層作品紛紛擾擾,偉大的智慧“萬劍歸宗”。

要說類似風格、品質的話,恐怕我們不能在作品裏找,要去浙商、潮商、閩商那裏找。

——————————————

人的心念極其脆弱

不知道在看這些文字的人中有多少人在深圳生活過。我在深圳呆了一年多,我常說這是一個三教九流聚集,魚龍混雜的地方。在這裏,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最愛談論的是錢。一方面,這裏的生活成本很高,生活節奏快。另一方面,這是一個移民城市,人們在老家不易找到那麼多、那麼公平的機會。

講真的,一個人在這裏生活太不容易了,女孩兒雙倍不易。我爲此被嘲:什麼愛拼纔會贏?愛哭纔會贏哩。

是啊,我也常常有心念飄忽不定的時候,非常容易自我代入,對日本文學作品那套幾乎無師自通,不用帶,我可以自己掉溝裏。我唯一能做的是過濾掉這些信息。

同樣:

這幾年我一直在做新媒體,我可以很負責地說,我當初選擇做這個是因爲老記者們讓我心生嚮往,我也認爲我可以產出好的內容。

但事情一直在演進,慢慢地,我不得不大浪淘沙一樣篩選互聯網中的信息,因爲力量不足,我需要一遍一遍選擇屈從;因爲起點不高,我也沒有犯錯和偷懶的機會。而我發現有些信息太損害人的智識,辨認可靠信息也太費時間。所以,乾脆屏蔽。

我真的問過,我爲什麼要跟着一些陌生人,把矛頭指向自己?爲什麼要去學習一些會損害自己的東西?我應該步步趕盡殺絕,直到把自己趕入絕境?Come on,buddy!怎麼選?

在過去的工作中,我認識過一些創業公司的CEO、COO。幾年過去了,有的項目不復存在,有的公司越來越壯大。沒人一帆風順。

◆ 對話一:

——在你的人生中有過什麼令人難忘的艱難時刻嗎?

——當然有。第二天就發不下工資了,愁得覺都睡不着。

◆ 對話二:

——那時候業內有這股風潮,大家都想做出一個可供交流和獲客的平臺。

——後來呢?

——失敗了,我們砍掉了所有負責這部分工作的人。

那些能爲大船掌舵的人基本都是男性,他們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個性富有張力,務實、有魄力,有決斷力,久經沙場。越長久的企業,創始人的這種特質越明顯。

聽說巴菲特50多歲才發跡,我不敢說自己一定能,我只是不甘心。和每一個還在努力的華人一樣,我既不偉光大,也不白蓮花。

總不能坐以待斃吧?

————————————————

作者:編輯伍小仙,長期關注閱讀與寫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