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朴素的是文字,走心的是感情

2018年3月12日 周一 晴天

今日书单:《皮囊》

一本好书,往往给人两种感受,一是一口气想看完,二是舍不得看完。而蔡崇达的《皮囊》真正让我感受了这两种感觉。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呢?大抵是因为作者的走心写故事,又或是因为他的真挚和坦然,又或是很多的感同身受,而更多的是我的词不达意之时而他确能很准确的会意了。让我知道,原来这世界,原来还是有人可以和你想的一样。

看完了一本书,便有一种看懂了作者本人的喜悦感。在书里,蔡崇达如同一个医生,可是手术刀划向的是他自己。将自己一点一点解剖,把自己有过的快乐的,不快乐的,得到的,失去的都从骨子里抠出来。

朴素的是文字,走心的是感情,体会的是感同身受。小镇上的童年,家门口的石头,城市的便签,儿时变化的同伴,长大的安稳的生活……一切的一切,如小火慢炖,而味道确在人心头滋长开来......


“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皮囊》

活到99岁的阿太一生在“折腾自己”,永远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为了让孩子学会游泳,直接扔水里。走路都会疼痛的缠脚,确总是村子里来回的跑。

一生折腾,一生硬朗,一生乐活。死去也觉得只是一种解脱,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倒也是更加方便罢。


“房子做大了,你就有家可以回了。”——《母亲的房子》

在乡村小镇这样的地方,对于每个大人来说,有钱了便要做房子,做更大的房子。做的是体面,做的是家。

父亲生前,不喜欢操心家事的母亲确特别在意做房子,外人看来是母亲的虚荣,其实不过是让父亲看起来更体面和尊严罢了。

父亲走后,小镇将被拆迁,母亲还是要坚持把房子做大,我看来只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金钱,其实母亲不过是想让我回来时能有个家罢了。

母亲的房子,是对父亲的孩子,是给予孩子的归宿。


“敬这位伟大的小镇启蒙运动奠基人,审美运动发起者,性开放家~”——《张美丽》

安稳的平静的小镇永远一副死寂的模样,开放的张美丽未婚跟男人上床,被家人赶出家门,在小镇上开一家浪荡的酒吧......一个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像连环珠子一样敲打着小镇。

是亲人的驱赶,是镇民的嘲讽,是政府的打压,“新潮的”张美丽楼下一跃,终成孤魂野鬼。多年后,小镇发展起来,复制粘贴着张美丽的故事,而这次确实新潮与发展。

张美丽是美丽的,而她的故事是凄惨的,只不过比别人走的快一点,前一点,却要比别人先离开许多年。


“他脑子或者心里有种异样的东西,说不上那是不是病,但我害怕自己会染上。”——《天才文展》

从小就聪明有主见的文展一心想进入大城市。小时候觉得它只是志向大,后来才发现他变得世俗了。喜欢城市的繁华,却厌恶家长的破旧。喜欢掌权的大肚,隔离儿时真挚的玩友。

憎恶养自己的小镇,厌恶构成我本身的自我。变得油滑,世俗,看不惯别人,确做不了更好的自己。要如何与这样的文展对话?

吃井不忘挖井人,而文展这辈子都注定无处安身。


“我想尝试这世界的各个可能。” ——《厚朴》

一个是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做事,一个是坦坦荡荡星火燎原的释放自我。厚朴的世界是放荡不羁的,是忘乎自我的。然而生活的挫败一次次打击着他,让他看不清现实,看不到未来。

生活现实和自我期待差距太大,更容易让人开发出不同的想象来开发自己。厚朴的世界是个假的,假的很真实,真实的又很假。他像是得了一种病,认不清自己的病。

我们总是认不清自己,或是高估或是低估,确从来都认不清,也不能开个良方。

蔡崇达的每个故事,都是用心写的。而我也是用心读的,每个故事感觉自己身边也发生过,而他确将我的感同身受表达的那么确切。而每个故事,却又是那么真实的忧伤,而我们却总是改变不了。

“城市的风景很精致,而我确总是不那么喜欢。感动我的,会是泉州石头巷子里突然听到随便那户人家里漂出的悲戚的南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