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眼界影響孩子的職業

送女兒去上美術興趣班,老公不同意。在他一直認爲學美術沒什麼用,而且耗費錢財比其他興趣高。我總跟他說美術表面上是學畫畫,但是裏面有很多動手操作的訓練,包括選擇合適的材料去表達對象、選擇合適的畫筆去展現畫面、以及選擇合適的用筆方法。這個過程其實是在培養孩子的耐心、審美力、創造力和觀察力。繪本、服裝、珠寶、包裝、影視動畫,以及各行各業的視覺方面的設計都跟美術有關。美術涉及的範圍實在廣泛到我都無法完全說出來。我不想因爲我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對職業的認知,讓孩子不能過上有更多選擇的生活。

縱觀我們的學生時代,由於各種條件限制,無法獲得充足的教育資源,上完九年義務教育,直到高考選專業,對將來有什麼職業,以及各種職業究竟是什麼樣的,完全懵圈,連提問也不會。這種信息的匱乏,如同我們得不到充足教育資源一樣,讓我們內心變得貧瘠、無趣、虛度年華。




自己沒有經歷過的,或者即使經歷了卻沒有成功的,我們同樣可以提供給孩子寶貴的失敗的經驗。就像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農民期待孩子考上重點大學是一樣的道理。不能說你在某個方面失敗了,就不能給孩子職業指導。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麼農民只要求自己的孩子繼續當農民,完成那個“放羊-掙錢-娶媳婦-生娃-放羊-掙錢-娶媳婦-生娃”的循環就夠了。人類的進步無關自己。

雖然一個普通人的力量對人類進步不值得一提,但是我很贊成初中數學老師說的一句話:“讓自己每天有魚吃,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我想,老師的意思,其實就是讓自己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不拖政府和社會的後腿,就已經是對社會很大的貢獻了。




我認爲失敗的經驗比成功的經驗更重要。還有,家長的認知範圍或者說眼界比成功的經驗更重要。無論怎樣,我們都比我們的父輩先進太多。但是,這是不夠的。時代在進步,我們也得向前看。

如果我面對自己沒有接觸過的職業沒有任何瞭解的話,是無法給孩子做指導的。因而,父母的眼界有多寬,孩子的選擇就有多少。

爲了避免孩子像我們一樣,對職業一無所知,我給孩子看這本給孩子的職業啓蒙系列之《我想當工程師》。她不一定會當工程師,但是可以滿足她的好奇心,其實也是滿足我的好奇心。這是其。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提高我們的眼界,拓寬我們的認知,然後用自己的眼界,給孩子提供引導,讓孩子長大後可以過上有選擇、有尊嚴、有錢的生活。這不正是每個當父母的人對孩子的期待嗎?

果不其然,她很喜歡看,以至於忘記自己還借了幾本書沒有看。

《我想當工程師》這本書告訴你,如果你想當工程師,那你首先得了解工程師有具體哪些職業。各個職業是做什麼的?他們的職業會用到什麼工具或者原理。

如果將這些知識通過全文字的百科形式念給孩子聽,估計孩子不到3分鐘就跑開了。但是《我想當工程師》憑藉簡潔而萌感十足的圖案,成功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每一講都有兩頁,一頁介紹簡單的原理,另一頁擇動手製作手工或者做實驗。充分調動孩子的視覺、觸覺等感官,讓孩子初步瞭解每個工程師的大致工作內容。學完後,還可以在貼上燈泡樣的工程師任務貼紙,表示任務完成。

《我想當工程師》書中還附有一些手工模型和遊戲,比如風力渦輪模型和飛機賽跑遊戲。最大程度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