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券設計指南

優惠券作爲一種常見的促銷手段,觸發了消費者的投機心理(錨定效應、鳥籠效應等),可以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在拉新、促活、留存方面經常有不俗的表現。

本文從優惠券的全生命流程:誕生(優惠券生成)→成長(優惠推廣)→養成(數據反哺),去拆分講解優惠券。希望大家對優惠券的設計及運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誕生-優惠券如何生成?

通過調研,發現誕生一張優惠券,所需要的要素有:基本信息、優惠券種類、領取限制、使用條件。

1.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主要包含:優惠券名稱、發放數量、券有效期、使用須知等。

優惠券名稱:運營或者商家命名優惠券的標識

發放數量:該類型的優惠券發放總數量

券有效期:領取優惠券後,優惠券的有效期會進行限制,常見的形式有兩種:固定使用日期、領取後xx天有效。常見樣式:  

使用須知:商家對優惠券使用規則的簡單描述。


2.優惠券種類

優惠券根據使用方式,可分爲:滿減券、折扣券、代金券、兌換券(禮品券)、儲值券、次數券。根據不同類型優惠券的附屬功能,整理如下:

注:代金券和儲值券不同處在於,儲值券沒有商品範圍、有效期的限制,所以很多平臺不會做儲值券,而直接用儲值卡。


3.領取限制

領取限制包括:領取時間限制、領取次數限制、可領取用戶類型

領取時間:可設置爲在一定的時間內開始領取活動,常見樣式:  

領取次數:限制每人可以領取的次數,控制優惠券的發放範圍,常見樣式:  

可領取用戶類型:對不同客戶類型,如:新增用戶、會員等級,發放不同類型和力度的優惠,即給不同的用戶去推送不同的優惠券,讓每個用戶得到的優惠券都是他們需要的。

常見樣式1:通過會員維度進行區分用戶

常見樣式2:手機號驗證後的用戶纔可領取優惠券

4.使用條件

優惠券的使用條件可以分爲:可用時段、可使用的商品範圍、可使用的店鋪範圍。

可用時段:用戶到店消費的可用時間段

常見樣式:

可使用的商品範圍:針對某個或者某個品類的商品,優惠券纔可以使用。

常見樣式:  

可使用的店鋪範圍:限制在商家的某個或者某些店鋪纔可以使用優惠券。

 常見樣式:  

二、成長-優惠券的推廣

生成優惠券後,接下來就是考慮如何推廣優惠券的,下面總結了目前常見優惠券的發放方式及通過場景發放優惠券。

1.優惠券的發放方式

通過調研,發現目前的發放方式有:主動領取、被動Push、消費後發放、限時秒殺優惠券、積分兌換、偷券、轉贈、任務完成獲取等。

主動領取:APP、小程序一般都會直接展示優惠券,供用戶領取。案例:京東、天貓領券中心有大量的券可以直接領取:

被動Push:APP、小程序的商家主動發送優惠券給用戶,通知手段有:短信、APP的push推送、程序內部通知。案例:美團外賣送券通知:

消費後發放:用戶購買滿xx元,贈送優惠券。可結合會員體系,給不同消費等級的用戶,贈送不同額度的優惠券。

限時秒殺優惠券:用戶在商家設置的時間內,進行優惠券的低價秒殺。案例:京東整點秒殺優惠券:

積分兌換:湊夠一定的積分,可以用積分去兌換優惠券。案例:天貓積分中心,積分換券:

偷券:偷券是基於社交鏈的一種遊戲性的玩法,用偷的方式給用戶帶來刺激感和偷成功的成就感,來增加優惠券的使用率。案例:風靡一時的美團偷紅包: 

轉贈券:指的是贈送優惠券給好友,是一種利他行爲,利用了用戶的社交和尊重需求。

任務完成獲取:做完系統設定的一些機制後系統贈送優惠券;比如:連續簽到xx天,送優惠券;幾個人湊一起,拆紅包,獎勵優惠券。


2.不同場景如何使用優惠券

如何在不同的場景下使用相應的優惠券?根據優惠使用場景,可以把優惠券分爲:引流型、刺激消費型。

2.1“引流型”優惠券

“引流型”優惠券主要目的是引導用戶註冊、體驗產品,不以銷售利潤爲主要目的。適用優惠券:代金券、兌換券(禮品券)、儲值券、次數券。

使用時應該注意“引流型”優惠券的特點:

(1)高優惠: 要讓用戶感到實實在在的優惠

(2)發放量大,覆蓋面比較廣

(3)用戶只能使用一次

適用場景1:線上店鋪,急需拓展新的用戶,通過註冊即送20元代價券的形式,吸引用戶進行註冊。

適用場景2:美容院希望已經註冊的用戶到線下去消費,通過發放“Spa項目的體驗券”,吸引用戶到門店去消費。

適用場景3:地鐵的自助售貨機,第一次消費,直接減免5元。


2.2“刺激消費型”優惠券

“刺激消費型”優惠券主要目的是:刺激用戶的消費,商家獲取銷售利潤。這類優惠券,用戶只能購買物品消費時使用,適用優惠券類型:滿減券、折扣券、代金券、兌換券(禮品券)、儲值券、次數券。

“刺激消費型”優惠券的特點:

(1) 有一定的獲取門檻:用戶購買達到一定條件後,進行發放

(2)刺激多樣化:從領取時間、使用時間進行時間上的限制,讓用戶產生緊急感;滿減金額或滿減折扣

(3)營銷更精準:可根據用戶消費能力層級,進行精準營銷


三、養成-數據反哺優惠券

優惠券發放之後,需要對用戶使用優惠券的用戶數據、行爲數據及業務數據進行分析,以統計優惠券的使用效果,從而進行針對性改進。

根據“優惠券投放>領取>使用”的流程,繪製如下漏斗模型:

通過漏斗模型,我們需要關注的數據指標可拆分爲單一指標和複合指標:

單一指標:

優惠券發放總數量、優惠券發放總金額、優惠券領取數量、優惠券領取總金額 、優惠券使用數量、優惠券使用總金額

複合指標:

領取率:領取數量/發放總量

使用率:已使用數量/領取數量

除了漏斗模型涉及的指標外,我們也要關注訂單使用不使用優惠券的效果比對,以分析優惠券在下單所起的作用大小,相應的指標有:

用券總成交額:使用優惠券的訂單成交總金額

投資回報率:優惠券總金額/用券總成交額

其他指標還有:拉新量、用戶活躍度提升指數、流失用戶召回量、銷售量提升指數等。

在做數據統計時形成一個完整的優惠券數據分析,爲以後優惠券的運營方案提供參考和改進方向。


總結:

看似簡單的優惠券,其實是基於經濟學和心理學的產品營銷策略問題

我們在規劃優惠券時,不只要明確優惠券的基本組成要素,更要着眼於用戶羣體和場景的細分,採取不同發放方式和營銷策略。

發放優惠券後,產品汪要學會通過數據分析進行策略及功能調整,不斷打磨“優惠券”這款營銷利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