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犬捨生活》觀後感之六:它們不是附庸,它們都是生命

丹尼和羅恩從小就喜愛動物,這是父母家庭遺傳給他們的善良品質。

丹尼的媽媽在他小時候時說,“不要買狗,可以收養狗。你從收容所收養一隻,就會少一隻被安樂死。”

拯救動物的本能,丹尼和羅恩從小便有了。比如用自己的物品,去壞孩子手中換取一隻要被砍掉腦袋的烏龜。

除此之外,他們救助一切受到傷害的小動物,還包括從樹上掉下來的知更鳥、在如潮車流中過馬路的烏龜,甚至一隻被投入獅籠中餵食的雞。

在一些人眼中,這些動物只不過是食物、玩物、財物,而在丹尼和羅恩眼中,它們都是生命。

有一些人,即使自己的孩子有了殘疾都會遺棄。而丹尼和羅恩呢?即使是與他倆毫不相干的殘疾流浪狗,他們也會忍不住救治。

丹尼和羅恩最厭惡的,就是幼犬繁殖場。

美國寵物店裏售賣的,99%都是寵物繁殖場裏繁殖的寵物。他倆一直在糾正人們的錯誤觀念:在寵物店買寵物,不是救助了它,而是爲繁殖場增添了一份利潤罷了。

這些以掙錢爲目的的繁殖場,飼養寵物的唯一目的,就是讓它們一生中不停地繁殖、再繁殖。

它們有的一生都沒有離開過狹窄骯髒的籠子,腳也沒有踩過地面,許多寵物都是被近親繁殖,好培育出那種體型越來越小的、毛色越來越漂亮的混種小型犬。

但這些討人喜歡的小型犬,大多數健康都是有問題的。

每次參加全國性的馬術比賽時,丹尼和羅恩都會開着那輛標誌性的房車,拉着一些狗狗到達賽場,爲它們尋找着新主人,並不遺餘力地宣傳“要領養不要購買”的飼養寵物理念。

最終導致的結果,是販賣寵物的商販,向他們提出了抗議。

截止到紀錄片拍攝完成時,丹尼和羅恩的流浪狗救助站,已經總共救助送養了11000只流浪狗。

羅恩說,“這些狗狗終歸都要死去,但它們還是找到了屬於自己溫暖的家。”

有一種愛,沒有條件,全是付出。

這就是丹尼和羅恩對於動物們感情的真實寫照。也正是他倆這種真正無私的愛,才使得我們在自私自利的金錢社會中,重新看到了人類原本擁有的高貴品質。

正如片尾所說,救助站裏的工作,看似人類在拯救流浪狗,但是,它們也在拯救着人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