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越南的消費陷阱想到的

今天的思考從越南購物點的消費陷阱談起。

在乳膠購物點,老媽最初的計劃是給我買一個乳膠枕頭。促銷員給出的報價是一對枕頭1200,如果買牀上用品全套(牀墊+被子+兩個枕頭+套子),可以有折扣,總計11000,老媽不爲所動,堅定的跟我在那裏選枕頭。但是,在旅行團某位阿姨出色的砍價下,價格被降低到了全套只要5500。我媽瞬間動搖了,因爲她認爲很划算,買全套一下子省了好幾千呢!於是興沖沖地去買了一套,還說服同事也帶了一套走。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在機場免稅店挑眼霜,打算買折後170+軟妹幣的蘭芝眼霜,老媽直呼好貴,教育我不要買那麼貴的護膚品,最後,在我又去看了更貴的(將近500軟妹幣)蘭蔻和雅詩蘭黛之後,她總算讓我買了蘭芝。

爲什麼老媽會覺得5000多元的乳膠牀上用品便宜,而500元的眼霜貴呢?

首先是對比的心理。乳膠牀上用品原本的報價是11000,結果被還到了5500,這麼一比,就好像省了5000多,自然會覺得划算。如果一開始就賣5000多,老媽肯定會嫌貴。而眼霜跟她平常用的其他護膚品比起來貴了很多,所以即使免稅店比國內便宜不少,她還是覺得貴。

其次,對商品使用壽命的錯估。老媽認爲,牀上用品可以用一輩子,買貴一點也不要緊。但其實,家裏已經有好幾牀被子被擱置了,再買一牀乳膠被,也就是用過了新鮮感繼續被擱置。

這引發了我的思考:

第一,到底買什麼價位的商品纔是合理消費呢?

太便宜的肯定有問題,便宜沒好貨的古話太有道理了。這次在越南我就一不小心陷入了便宜陷阱。酒店邊上有一家小店賣的榴蓮乾和牛奶洗面奶的價位都比原產國泰國低了很多,而且服務態度也相當好。我就喜滋滋地買了,結果回來發現榴蓮幹味道非常不正宗,立刻意識到是假貨,牛奶洗面奶聞着也不是正品。這就是典型的貪便宜心理,幸好沒買多少。

但是貴的商品就一定好嗎?今天上網,瀏覽到一篇講化妝品的紀錄片,大致內容就是不少平價護膚品的效果其實優於大牌護膚品,關鍵還是要看成分,不能被所謂的大牌洗腦。買衣服也是一樣,我姐特別喜歡買昂貴的品牌,然而說真心話有些看起來很土。

所以買東西還是應該看重商品真正的品質,既不能貪便宜,也不能爲了面子一味地追求名牌。

第二點思考,錢到底應該花在什麼地方?

現在中國人有錢了,吃穿用都喜歡買國外的大牌。我在上海讀書的幾年感覺特別深,江浙滬的文化很看重面子,我的同學很多都以Dior、iPhone作爲標配,有些是兼職掙錢以後買的。我姐帶我去盒馬生鮮超市,我看到一些包裝精美的進口商品讚不絕口,我姐就說我沒見過世面。我可不認爲消費過高檔商品就叫見過世面,真正的見世面不是建立在物質上的,而是經歷過多少人和事,克服過多少磨難。回南昌後,感覺大家的消費水準也都向大牌看齊了,只要有點閒錢,都愛海外代購貨。

可以這麼說,目前在國內,用大牌已經不再是身份的象徵,而是成爲了一種日常或者說必須,如果別人都用,你不用就顯得不正常。其實,這個風氣本身就不正常。

我常常思考,我們加班加點地拼命掙錢,到底應該花在什麼地方纔值得?

我個人傾向於把錢更多地花在精神消費上。比如去旅行,體驗世界之大、生活之豐富;用來讀書深造,實現精神世界的躍遷;用於有益身心的愛好,比如學跳舞畫畫等;欣賞音樂劇、歌劇等藝術,陶冶一下情操。而不應該把錢過多地浪費在大牌的衣服包包、化妝品上,工作場合的必備品夠用就好。

真正有品質的生活,不是僅憑高檔的物質就能堆砌出來的,還是應該注重內在的修養,不斷通過消費來開闊眼界、豐富內心世界,然後由內而外去體會更美好的生活。拒絕做盲目消費的僞土豪,我要努力爲自己創造真正有品質的、無法複製的、Shirley風格的生活。

ps. 不知道工作幾年後會不會變得現實,對自己現在的思考嗤之以鼻,天天想的都是房子、車子和股票。唉,生活總是在把人的棱角一點一點磨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