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病菌與鋼鐵-6-種田還是不種田

問題:最開始所有族羣都以狩獵採集爲生,爲什麼他們中有些人選擇了糧食生產?爲什麼有些狩獵採集族羣在與農民的接觸過程中接受了農業,而有些始終擯棄農業?

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澄清幾個錯誤觀念:

1. 糧食生產不是發現或發明的,而是逐步形成的,屬於副產品。

2. 在到處流浪的狩獵採集族羣與定居的糧食生產之間並非界限分明。有些物產豐富的狩獵採集族羣過定居生活,糧食生產者中也有流動的羣體。

3. 有些狩獵採集族羣也會用心經營他們的土地。

從狩獵採集到糧食生產的轉變是逐步實現的,而不是突然放棄了狩獵採集開始種地:

在糧食生產的早期階段,人們採集野生食物和培育非野生食物是同時進行的,而隨着對作物的依賴的增加,各種採集活動在各個時期的重要性減少了。
這種轉變是逐步實現的,其根本原因是,糧食生產製度的漸次形成乃是許多關於時間和勞力分配的不同決定積累的結果。覓食的人同覓食的動物一樣,只有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但他們花費時間和精力的方式卻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我們應該把狩獵採集和糧食生產看做相互競爭的供選擇的辦法。那麼,是什麼導致狩獵採集的競爭優勢低於糧食生產呢?

1. 獲得野生食物的可能性減少。

2. 獲得可馴化野生植物的可能性增加,對植物進行馴化可以得到較大的好處。

3. 糧食生產所依賴的技術——對野生糧食的收集、加工和貯藏的技術的長期發展。

4. 人口密度增加和糧食生產出現這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

個人思考

正如狩獵採集被糧食生產逐步替代一樣,很多變化都是逐步形成的,而不是突變。比如我有個小夥伴本來在金融行業做,前陣子突然開始做微商賣海苔了。但其實這並不是突然就做出的決定,她一直以來就對美食很有研究,夢想成爲美食博主,前一陣子跳槽很不滿意,於是就乾脆搞個副業賣海苔了。她現在的銷量很好,她說這歸因於這麼多年在朋友圈中積累的口碑和人脈。所以我們做事也要懂得積累和循序漸進,不要指望一蹴而就,要學會和時間做朋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