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病菌與鋼鐵-5-歷史上的窮與富

Q: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區,糧食生產是在何處、何時和如何發展起來的?

1. 完全獨立出現,直接馴化本土動植物。西南亞,亦稱近東或新月沃地;中國;中美洲(該詞用來指墨西哥的中部和南部以及中美洲的毗連地區);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地區,可能還有亞馬孫河流域的毗連地區;以及美國東部。

2. 一些地區至少馴化了兩三種本地植物或動物,但這些地區的糧食生產主要依靠在別處馴化的作物和動物。比如歐洲的西部和中部、印度河河谷等,從西南亞引進動植物。

3. 在有些地區,當地的狩獵採集族羣從臨近的農業族羣那裏引進了祖代作物,使自己也成爲了農民。

4. 在一些狩獵採集族羣生活的地區,外來人突然到來,引進了外來作物和動物,也殺死或壓倒了當地人。

3和4 的模式屬於依靠外來作物突然開始糧食生產和突然發生大規模的人口更替。

總結起來就是:核心地區完全自主馴化作物,部分臨近地區從這些核心地區學會了糧食生產,還有部分臨近地區的族羣被核心地區的糧食生產者更替了。

這存在一個奇怪的現象:爲什麼糧食生產首先在看似相當貧瘠的土地上形成,只是到後來纔在今天最肥沃的農田和牧場發展起來?

同時,這引發了史前史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糧食生產開始的時間和模式上的地理差異如何解釋?

小思考:

糧食生產的發展史讓我聯想到了科技的發展歷程。歐洲是最早的自主研發地區,工業革命發生在那裏,相當於馴化作物的核心地區。美國是第四類,土著被歐洲殖民者更替,殖民者帶來了歐洲先進的技術文化,於是科技就突然飛速發展起來了。中國則屬於第二類,本身有薄弱的科技基礎,被歐洲殖民之後外來先進科技強行進入了;改革開放後,我們又主動學習了外來科技,使得自己的技術水平也得以提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