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病菌與鋼鐵-4-農民的力量

我們將會看到,從間接的意義說,糧食生產是槍炮、病菌和鋼鐵發展的一個先決條件。
糧食生產:就是說,馴化野生動植物,以因此而產生的牲畜和農作物爲食。

糧食生產是某些民族能征服另一些民族的關鍵因素。原因有如下幾點:

1. 最直接的原因:能夠獲得更多的可消耗的卡路里,養活的人口就越多。

2. 飼養馴化動物牲畜在四個方面養活了更多的人:提供肉類、奶脂、肥料以及拉犁。

3. 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和馴化的植物相互作用,以增加農作物的產量。最關鍵的是馴化的哺乳動物可以用來拉犁,從而可以耕種較難耕種的土地。另外,動物糞便可以施肥和作爲燃料。

4. 糧食生產所要求的定居生活方式帶來了生育上的便利,人口的出生率提高了。

5. 定居生活使人們可以把多餘的糧食貯藏起來,從而養活專職人員,包括國王、官員和職業軍人等。

6. 馬的馴化是對征服戰爭最直接的貢獻。

7. 病菌在征服戰爭中發揮了重大甚至決定性的作用。

總之,動植物的馴化意味着人類的糧食越來越多,因而也就意味着人口越來越稠密。因此而帶來的糧食剩餘和(在某些地區)利用畜力運輸剩餘糧食,成了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統一的、社會等級分明的、經濟上覆雜的、技術上富有革新精神的社會的發展的先決條件。因此,能否利用馴化的動植物,最終說明了爲什麼帝國、知書識字和鋼鐵武器在歐亞大陸最早發展起來,而在其他大陸則發展較晚,或根本沒有發展起來。

作者在本章中總結了形成最廣泛的歷史模式的終極因素和近似因素,如下圖:

本章提到,糧食生產會帶來人口紅利,人口數量對國家和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國就是人口紅利的極大受益者。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衆多的人口所帶來的廉價勞動力和巨大的消費市場吸引了大量外企,它們紛紛來中國投資辦廠,帶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如今,國人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能力也越發強勁。廣大的下沉市場見證了拼多多、快手等互聯網公司的異軍突起,奢侈品和高端進口商品的代購成風展示了中上層階級的品味與精緻生活,微商等互聯網直銷模式的泛濫證明了互聯網+廣大的中國消費市場是多麼具有“錢”景。在這場經濟騰飛下的消費狂歡盛宴中,中國的人口紅利功不可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