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與硅谷女總裁:怎樣才能在輿論中脫困?

今年對新媒體從業人員來說,是很艱難的一年。曾經被吹捧的營銷、品牌、病毒傳播、草莽打法等都受到來自市場的強烈質疑。是市場慢慢變得更加成熟了嗎?今天,借一個故事和大家談談營銷、產品與危機公關。

炎炎夏日,沒什麼比吹着空調吃西瓜更幸福。人在家中坐,瓜從天上來更棒。

有的讓人兩眼發光,像這種——

有的讓人悠悠一笑,像這種——

有的讓人感慨良多,像這種——

真是一浪高過一浪,有種誰也不服誰的感覺。當年文章出軌姚晨,可以說是讓人吃足了瓜,馬伊琍的迴應更是成爲“輿論脫困範本”

誰能料到幾年後還有這樣的後續?不過,你別急着獻上雙膝,萬一這又是刪減版呢?

我比較懶,喜歡坐等確定的完整版故事。7月,我看了一個充分滿足我八卦慾望,超乎預料的、狗血的完整版故事:《壞血》。

爲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還特地看了相關紀錄片和報道。

這個故事裏有美女、性醜聞和驚天大騙局,飽含當下的流行詞:創業、融資、估值、傳播&營銷、管理……比娛樂八卦還要有料。

崇拜喬布斯的美女總裁

故事的女主角是個金髮美女,總是穿黑色高領毛衣,故意壓低嗓音說話,人稱女版喬布斯。

她家裏只有黑色衣服,據說這樣她就不必花很多時間選衣服,可以更加專注地工作。(天天上班划船的你慚不慚愧?)

她的名字叫伊麗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是不是一聽就很厲害?這就對了,畢竟人家19歲就當上了女總裁。

她的公司叫希拉洛斯(Theranos),座標硅谷;致力於製作一款微型血液分析儀以減少人們在做血液檢測時的痛苦。

據傳,這款血液分析儀只需25-50微升的血液就可以完成70多種化驗,而傳統的驗血方法完成如此多的化驗項目往往需要3000-5000微升的血量。

同時,Theranos的化驗在4小時內就能得出結果,比起一般需要半天甚至數天的傳統方法要快很多。

更重要的是,Theranos公司的驗血成本只是其他獨立化驗室成本的一半,或是醫院化驗室化驗成本的1/10到1/4。

聽起來像不像人類偉大的一步?

人們因此把這位美女的故事叫作“點血成金”,當然,也叫“bad blood”。

我知道,你們當年都和我一樣糾結要考清華還是北大,我們都太俗。伊麗莎白就不一樣了,她毅然決然從斯坦福退學,沒怎麼糾結過。

看完背景你不服?那來看看臉——

嗯,更不服了:她居然從小就是美人胚子,妥妥的人生贏家,像極了當下的新女性。怪不得許多人說自己每天早上醒來後要在牀上坐着先喪幾分鐘,還十分悽然地感慨:生而爲人,我很抱歉。

當然,我們人類是嚮往先進文明的。我們熱衷於對外宣稱:漂亮臉蛋不具絕對說服力,我們追求魅力。魅力和緣分一樣有玄學色彩,它指一種致命的吸引力。它帶有一點上流社會的味道,一點精英色彩。用力嗅一嗅會感覺很香?差不多吧。

在HBO的紀錄片中,沒有被訪者懷疑過伊麗莎白的魅力。

隨便列舉一下她的粉絲團成員▼

蘋果前主管——

甲骨文創始人——

希拉洛斯公司二把手Sunny(桑尼);據說桑尼對伊麗莎白的感情很虔誠——

鼎盛時期,伊麗莎白的公司有800來號人。我們很難獲知當中到底有多少人是她的粉絲,但一個小夥兒在採訪中提到——

伊麗莎白與桑尼的私人關係是公司中的禁忌,他們選擇向投資人隱瞞。

有人說:這種內情無傷大雅吧?哪個成年人的生活裏沒有一點小祕密?但伊麗莎白還有一個男友,而且投錢給她的幾乎都是男性,其中包括傳奇女性鄧文迪的前夫默多克——

被訪者在採訪中感慨道:董事會都是厲害的角兒。

是不是一聽就來勁了?

在大佬們心裏,她竟然是這樣的——

(左爲偉大的科學家阿基米德)

或者這樣的——

(右爲天才貝多芬)

然而,她的血液分析儀從頭到尾都只是謊言,她靠着和官方打游擊戰,靠拖延,將一切包裝成商業祕密,與員工簽訂嚴苛的保密條款混了十多年,而大佬們都誠懇地信了。

我驚呆了,感覺這個瓜真好吃,並隱隱約約知道了我爲什麼只適合搬磚。

大佬們都中邪了嗎?我翻來覆去地看,渴望能學習一下。

你不能只做營銷

最後我明白了,原來女主是個營銷奇才,是個演員。不論是無心還是刻意,她都有幾點值得學習:

1.她塑造了深受美國社會歡迎的形象。她是美女,她年輕、有抱負,她來自名校斯坦福,她富有領導力。後期,被她欺騙的人都表示難以置信。

查越多資料,我越覺得她和張柏芝有一拼,很像表現型人格障礙患者。由於這類患者對自己有某種確信,所以比普通說謊者更易獲得信任。

然而,美國社會對精神疾病的包容度比中國高,美國社會欣賞這款女孩兒。

2.她懂得因地制宜。在硅谷談宏觀格局,談全人類是一種風尚。

典型腔調一:改變世界——

典型腔調二:未來已來——

典型腔調三:雄心壯志——

如果你不談論這些,你就不太像身在硅谷的人。硅谷不缺牛人,所以在那裏出現一個女總裁很正常。

2.面對公衆,她從不在不確定的事情上給出確定的回答,她靠“拖字訣”和美國官方玩躲貓貓,爲公司續命;靠避而不談招聘員工,靠模棱兩可應付媒體。要不是她的員工冒着法律風險出來爆料,記者敢寫,她也許可以裝更長時間。

3.她是講故事的好手,演講能力好,談判能力棒,非常適合做大客戶營銷。她堅定相信自己與喬布斯、扎克伯格、比爾蓋茨等人比肩。只有自己相信,才能說服別人相信。她使用自己害怕打針,失去叔叔的故事作爲品牌宣傳的點煽動公衆情緒,引起情感共鳴以形成傳播。

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這故事,最後,我想,這是人們渴望已久的故事。所有人都在渴望英雄,渴望與衆不同,渴望力量。

隨着年紀增長,曾經熱切的憧憬都慢慢變成了近乎悲哀的渴求。

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是戲劇、影視得以繁榮的真相。

如果伊麗莎白的創造都是真的,將會多麼鼓舞人心?然而,當她終於名垂青史,人們對此的報道標題卻擬作:世紀大騙局。

這是無法被“危機公關”的醜聞。

傳播、營銷可以擴大知名度,卻不能造神,在更長的時間維度裏,公衆保持着高度理性。

處理醜聞、輿論危機的最佳方式是什麼?

一位幕僚說:我見過許多顯赫的人,他們在醜聞爆發之前總是說不用擔心,不會傳出去。事實上,醜聞全部走漏且對他們造成致命打擊,沒有一次例外。防範醜聞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要做這些事。

————————

作者:伍小仙,長期關注閱讀與寫作。所有文章均已委託律師進行維權。專欄[書癡評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