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痛苦》— 阿莫多瓦的電影拯救

​《榮耀與痛苦》,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2019年的新作。

男主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憑藉此片獲得了幾年第7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豆瓣評分目前是8.6分。

找了資源已經2刷,刷完覺着想分享幾點。

導演阿莫多瓦,西班牙導演,於今年70高齡推出了這部自傳式電影《榮耀與痛苦》。以往他的大多數作品劇情都誇張戲謔,暴力又瘋狂。代表作有《荒蠻故事》,《對她說》,《關於我母親的一切》。

最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對鮮豔色彩的運用。佈景,畫面色調,構圖等,區別於當下被說爛的莫蘭迪色,表現的是西班牙特有的濃烈與熱情,是另一種熾熱濃豔的奇情美學。

以上只是電影的片頭,看動圖更能感受流動的色彩之美。

片中“導演的家”的佈景,包括人物的穿着都有繽紛豔麗的色彩,特別是紅與藍的組合,後現代主義的家居美學,每一幀都想截屏。

以及另外一些場景的截圖,最多的還是紅色在畫面中的跳動。這種對比色形成的戲劇化美感,直逼瞳孔,加強了影片的傾訴力度和觀衆的傾聽慾望。

演員擡頭一瞥的畫面,都是精心佈置的美。

一部電影,就是一幀又一幀的構圖範本,甚是佩服導演成熟又豐富的美感把控。

在我們國家的大多數,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審美這個詞還沒有太多的概念,大多數只是依靠以往的傳統審美和自身毫無邏輯的感覺以及粗淺的模仿來對進行判斷,特別容易走偏或四不像。

更有甚者,根本不追求美,差不多行了,好用就行等等等等,一味的實用主義,缺乏生活的情趣和小心思。

技術,財富,知識可以暴發,但審美卻難以超越時間的積澱走捷徑。

我們或許還可以學習更多,思考更多,用心更多。

這是看望流光溢彩的這部影片的第一感慨。

前面提到了,這是一部導演的自傳式電影。

電影從老年阿莫多瓦的視角出發,多條線路,回顧了老年導演的童年,母親,愛人和創作。其實就是拍的就是導演自己。

阿莫多瓦曾說,編劇一定要貼近生活,要從生活中汲取營養,要抱着創作紀實小說的精神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細節。

對於這部電影的創作,就是最直接的從生活中提取,燃燒自我式的。從自己的的身體現狀所引發的創作枯竭,到海洛因的短暫解救閃回童年時光,意識流的錯亂,性啓蒙,再到與舊日的戀人重逢,重新審視自己面對疼痛與衰老,創作再出發。

這些應該就是現實生活中70歲的導演所真實面對的。自剖式的表達,分享式的體驗,無力的現狀,徒勞的努力,痛苦,又榮耀,每一個都直逼導演的真實內心。私密的人生回望,敏感,現實,又來點小憂傷。

這就是創作者的敏感。其實都在圍繞自己將創作鋪展開。

每一個直面自身現狀與掙扎並敢於以影片或其他方式向大衆分享的創作者,都有一種無畏到令人心疼和唏噓的特質。痛苦與榮耀大抵如此(當然不包括矯情或八卦之類的自戀作品)。

燃燒自己來創作,真不是人過的日子。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慾望會逐漸減少,回憶開始見縫插針,向過往的親人道別,跟自己和解,向衰老妥協,在隱忍與剋制中漸漸沖淡生活的疼痛。回頭看那些遺憾與不完美,反而是心中最純粹的自我。這是人的回望。

而這種“回頭看的權利",卻不是人人都有的。 

人生該有多幸運,才能在暮年的時候回頭看那過去的日子,有過錯,有遺憾,有遲到,白駒過隙,很長很短。有痛苦,也有榮耀。

又或者,這或許只是阿莫多瓦獻給電影的一封情書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