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都太在意價值和結果”—《銀河補習班》影評

原創 | 歡呼哈雪

“如今的我們,都太看重結果的唯一性和準確性了。”

其實,這部由鄧超執導的影片中,包含了許多社會現象:校園霸凌、朋友背叛、牆倒衆人推、應試教育摧殘學生、愛的功利性······

可這些無一不是因爲:人們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太強了。

工程師馬皓文的人生因自己設計的東沛大橋倒塌事件徹底跌落谷底:妻子改嫁,最愛的兒子無法前來探望他,一個人在監獄中孤苦無依,受盡折辱。

與此同時,兒子馬飛也開始自卑、敏感,被人稱爲“缺根弦”,遭受了數不清的校園暴力和排擠。因爲成績不好而被“唯成績論”的教導主任厭惡、勸退。

父子倆都經歷着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光:一起看人性最醜惡的一面。父親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最親的徒弟出賣了他;兒子因爲父親揹負罵聲、又因反應慢而被衆人嘲笑。

這是多悲哀的“一起”。

他們本該一起愉快的奔跑、踢球、大笑大叫。

就連他們曾經共同的親人:母親馨予,也同樣站在了他們的對立面,以高傲而冷酷,看似深愛實則傷害的方式,去嘲諷他們本該引以爲傲的自尊和驕傲。

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因爲,這些看似愛他們、與他們親近的人,都太在意結果,太在意一件事的“價值”。

母親在意兒子能否考上名牌大學的背後,是虛榮、面子和兒子未來的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

徒弟背叛師傅,在意的是一大把一大把的鈔票和仕途。

校園霸凌,獲得的是施暴與摧殘的快感,以及征服弱者的興奮感。

牆倒衆人推,爲的是不會牽連自身、實際上是過激的自保方式與從衆心理。

“人不能不看重價值,但如果只看得見現實價值與當下價值,同樣無法長遠。”

太在意結果的背後,是急功近利。

工程師馬皓文如果生活在古代或者近代,都應該不僅僅是一個工程師。

他學識淵博,知文懂禮,“能說”的背後實則是深層的文化底蘊;他的專業素養過硬,東沛大橋事件發生之前,他也曾受衆人敬仰。

他是懂得思考和把學習當作習慣的人。

可偏偏是這樣的人,因爲一場醜陋的背叛和誣陷,因爲他人的慾念,被拖下了神壇。

該被痛罵的不應該只是那個背信棄義的徒弟。

我們更應該想到的是,這樣一個各方面條件都很優秀的人才,僅僅因爲一件事情的結果失敗了,還尚未問清楚緣由,來不及辯駁,就要被拖入泥潭,打入地獄,獲得所有人的厭棄和唾罵,是一件多恐怖的事。

這個世界不是缺少善良和原諒,是缺少不只看結果的眼睛。

這些人不在意他是不是被冤枉,他們只在意:

“大橋塌了會不會連累我們?”

“今年的獎金又沒了!”

“師傅進去了,我就可以上位了吧。”

多虧影片可以美化現實、詩化現實,這位悲劇英雄馬皓文沒有放棄自己的堅守,他沒有認輸過,從來沒有。

他依然用自己認爲正確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教會他相信自己不是笨蛋,告訴他要“一直想”,要學會思考,要去寫自己真的想寫的事物。

這對詩性的父子用種種方法對抗功利化的時代與唯結果論的環境:與教導主任約好考不到前十名就退學,結果考試前一個月爲兒子請假去看航展,只爲熱愛;同意兒子不寫作業,還賣血做苦力給兒子買了新電腦······

這的確略顯浮誇,可這背後卻是真真切切不同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我們可不可以,不要這麼急功近利?

幾千年前的孔夫子不僅僅說過溫故而知新,也說過有教無類。

詩文不僅僅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位父親懂得教育兒子:

“自己的事情以後別來問我”。

“寫你真正相信的東西。”

最後一句非常觸動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把它寫在了備忘錄裏。

“真正相信的東西。”

在一切人都把目光放在“怎樣讓別人相信”上的時候,他說,要去讓自己相信。

因爲往往自己相信的事物,寫出來纔可以走到人的心裏。抵達內心的文字,即便是看重結果的功利者,也同樣不會去否認那一剎那的共鳴和認同。

其實最後馬飛是否得了前十名,並不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影片中也並沒有點明,到底哪一種教育模式纔是絕對正確的。

最大的好處就在於此——

當我們不去過分的在意結果與價值的時候,是否“絕對正確”是沒有標準可言的。

這並不是說世界上沒有好壞善惡之分,只是說,我們看得到每一種做法與想法的背後,都有他們各自的理由、利弊。

我們要嘗試着去理解,而非抨擊。

影片給出了鮮明的“好壞”雙例:

應試教育的好處,在於那些被主任“掛在牆上”的孩子,他們大多數擁有了很美好的前程,成爲了省狀元,成爲了現實社會中成功的人。他們是經過了苦難篩選的孩子,以後也會成爲因抗擊苦難而享受幸福的人。

可應試教育的壞處,在於那些孩子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一旦考試結束馬上將書本拋向腦後,撕成碎片,以此狂歡,以爲是一場“解放”。他們缺乏創造力和靈活性,也失去了很多書本以外的樂趣。

影片中還設置了一個瘋子的角色,是主任的養子,雖然設計的很誇張,但也的確是爲了凸顯應試教育和打擊教育的缺陷:一旦經受成績的挫折,可能會一蹶不振,失去所有“現實”價值。

而馬皓文倡導的素質教育、“因材施教”的好處,在於鍛鍊了孩子思考的能力,讓孩子擁有興趣、時刻抱有熱情和探索精神,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孩子可以找到“我是誰”“我要什麼”“我相信什麼”。

實際上,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已經成了一件困難的事,因爲當下他人的目光太密集,“比較”的心理又太複雜,能夠享受自我的時刻,不多。

而素質教育的缺陷,就在於當今社會,如果不去追求現實價值和結果,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如何才能生存和生活?

這也是影片沒辦法給出答案與建議的原因。

各有可取,也各有所需。

所有詩性夢想總被兩個字打敗

“生活”

我在這裏,大言不慚,嘮嘮叨叨,說如今的我們都太在意結果和價值。

可是我的確沒辦法告訴你們,如果不去在意,那該怎麼辦。

畢竟人生真的不是高考選擇題:有清晰的選項,明確的正誤。

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沒有考官和觀衆,無人閱卷,也無人看我們流淚抑或點頭贊同。

所以只能說,各人有各人的選擇和活法,選擇那個最舒服的方式,纔不算白活。

“功過是非他人評說,我自是我”

無論如何,要有無關他人、無關評判的,屬於自己的堅守。

我寫的,是我自己相信的東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