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撥電話該怎樣分析和治理

  最近幾年,隨着單向收費的推廣,個別運營商大搞回撥電話業務,給中國移動帶來不少損失。雖然隨着移動資費的下降及各類長途產品的推出,回撥電話得到一定遏制,但回撥電話的規模依然不低,且運營主體開始逐步向外部蔓延。
  回撥電話是單向收費環境下不對稱結算政策滋生的怪胎。只要不對稱結算政策不變,回撥電話就會一直存在。爲了減少回撥電話帶來的損失,我們有必要做好回撥電話的分析和治理。
  回撥電話本身並無特殊標誌,無法根據話單進行準確判斷,只能依靠對用戶行爲的分析來進行模糊判斷。所以,回撥電話分析是一種經驗分析。
  
  根據自己的一些經驗,我認爲做回撥分析有以下幾個要點:
  1、用網關話單做分析
  目前,計費系統往往根據對端號碼來判斷對端運營商類型。但是因爲回撥電話的來話號碼很不規範,所以無法準確判斷對端實際的來源。
  爲了準確判斷來話的來源,需要利用網關數據。網關數據是按照出入中繼來區分是哪家運營商,所以比較準確。目前各省結算系統裏都已經採集了網關話單,而且已經根據出入中繼判斷好了是哪一家運營商的來話、去話,所以回撥分析可以直接從結算系統抽取話單來進行分析。
  抽取話單過來後,自然是先做用戶級的來話、去話業務量的彙總。這個彙總必須區分不同運營商,否則就沒有意義。
  一開始做回撥分析最好不要全部都做,最好選定某家嫌疑較大的先做分析,摸索出了方法後再推廣較好。
  
  2、結合用戶總體業務行爲
  有了網關話單,我們就可以知道某個用戶與其他運營商之間準確的來話與去話業務量。顯然,僅有這些信息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結合經營分析系統中的用戶行爲數據。
  一般來說,若對手來話中有10086號碼或者手機號碼,那麼就有顯著的回撥嫌疑;另外,若對方來話次數很多,但去話次數極少,且這部分話務佔其總話務的比重非常高,那麼這個用戶就很有可能是在回撥。
  這個階段的分析就要靠摸索了,沒有什麼能夠取代經驗的價值。
  
  3、結合網絡數據進行驗證
  以上分析的結果到底準不準,要靠網絡數據來印證。
  可以用來驗證的網絡數據有:來話/去話佔總話務比;網間接通率數據;信令數據。
  一些回撥嚴重的地區對方來話比重會遠遠超過50%,而去話接通率很低,這些都是回撥問題的典型特徵。具體到嫌疑用戶級別,可以用信令數據進行驗證。我曾經請網絡這邊幫忙抽取呼叫對方不成功,3秒之內就掛斷的清單來驗證回撥嫌疑用戶。
  
  4、須關注來話/去話號碼的規範性
  從實際分析來看,其他運營商自己做回撥電話大都用固話號碼,且跟移動手機號碼一一綁定,對外宣傳爲“一號通”。這意味着除非用綁定的號碼撥打,其他號碼撥打過去都會顯示是空號。
  這種情況下,號碼還算是比較規範的。針對這種情況,很容易用網關話單分析出手機號和固定號碼的對應關係。
  不過也有些地方的運營商來話號碼是亂送的,既有送10086的,也有送手機號碼的。從固話中繼過來的不規範號碼很有可能就是“改號軟件詐騙”所致,所以有必要對來話號碼的規範性做一個分析和統計。
  另外,建議各省也對去話號碼規範性做個分析,以防止公司內部出現蛀蟲。


  要根治回撥電話,最終還是得靠修改不對稱結算政策。但是不對稱結算政策的修改卻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盼望了一年又一年,還是沒有絲毫動靜。
  所以,面對回撥電話,我們除了主動收集證據向主管部門申述以外,還應該採取“堵”“疏”結合的方式來治理:
  1、堵
  網關可以對一些號碼進行攔截,但網關攔截比較“笨”,能攔截10086,卻攔截不了10086XX。另外網關攔截也有性能限制,攔截萬把個號碼基本上已經屬於極限了,所以攔截必須有針對性。
  如果一個固定號碼用於很多移動號碼的回撥,這往往是外部回撥公司的回撥卡,因爲這些公司的號碼資源不可能向運營商一樣豐富。這類回撥也往往是滋生各類詐騙的溫牀,所以建議在網關側重點攔截此類號碼。
  攔截此類號碼對降低損失影響不大,但對打擊詐騙有一定作用。
  
  2、疏
  回撥電話之所以能夠生存,那是因爲有市場需求。回撥電話大都用來打長途,這是因爲當前長途標準資費十分變態卻遲遲不做調整。
這些年移動已經推出了不少長途優惠包,但估計大多數用戶都還不清楚有這些產品。所以,建議針對回撥嫌疑用戶做專門的長途資費包營銷,此爲“釜底抽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