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同學-個人發展戰略

圈外同學-個人發展戰略課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1一個模型,幫助你找到真正熱愛的工作—冰山模型

 掌握冰山模型的用法,能夠用它來分析自己跟工作的匹配度,從而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並能精準找到自己喜歡並有成就感的工作。
 因爲我們對自己的事業有期許,但當下的工作可能無法承載這樣的期許,所以會覺得“不喜歡”“很迷茫”。
 你跟一個崗位是不是匹配、匹配程度如何、市場薪資值多少,都是這個模型可以解釋的,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會用它來進行人才招聘和培養。

1、知識和技能

 冰山模型從上到下有很多要素,最上面的要素是知識和技能,知識,就是我們在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的認知和經驗,比如財務知識、人力資源知識等等,包括我們現在學習的冰山模型,也屬於知識。這跟你大學所學的專業、常看的書、從事的工作、甚至業餘愛好都有關係。
 技能是指你所具備的某項專門技術,比如騎自行車、編程、使用Excel等等。
 一個人的知識和技能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也是非常顯性,容易看出來的。所以,我們稱爲冰山上的部分。
 如果在你的工作中很多陌生的內容,覺得每天都信息量很大,來不及接收,感到慌亂和焦慮,很可能就是你的知識技能跟崗位不匹配。但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爲知識和技能比較容易補齊,上上課、看看書、跟資深同事學,一段時間之後就能提升。

2、能力

 冰山模型中間的要素是能力,或叫通用能力,比如學習和思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相對知識和技能來說,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比如,一個人的創新能力到底如何,很難用一個證書、幾道題目來考察,而需要看他在處理很多問題時候的行爲。
 知識和技能屬於特定領域,而能力則多是通用領域的。如果能力不匹配,在工作中工作效率低下、溝通效率低下,面對複雜的問題無從下手,缺乏成就感,力不從心。能力的培養週期相對長一些,一般要幾個月的時間。

3、價值觀、性格、動機

 冰山模型最底層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這些要素在成年之後很難被改變。,它們會受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經歷等等的影響。簡單介紹一下各個要素:
 價值觀是你判斷事物的標準。如果你在工作中經常陷入矛盾和糾結,多所做的事情很難發自內心地認同,很可能是價值觀不匹配。,比如你做自媒體,公司爲了賺錢讓你寫一些低俗內容,但你覺得那對用戶沒有價值。
 性格特質則是個人行爲的偏好,如果在工作中發現,自己好像工作量沒有很大,但卻覺得心累,很可能是性格不匹配。比如,你是內向性格的人,是從獨處中獲得能量,但你做了一份每天都要不斷跟陌生人溝通的工作。
 如果你感覺自己沒有動力,做事提不起勁兒來,那很可能就是現在的工作跟你的動機不匹配。,比如你明明是成就感動機,喜歡一定挑戰,但你的工作卻高度重複。
 工作跟伴侶是一樣的,“匹配”比“優秀”重要。
 感覺一份工作不喜歡,有可能是缺乏知識技能導致的慌亂和焦慮、缺乏能力導致的挫敗和低效、價值觀不匹配導致的矛盾和糾結、動機不匹配導致的沒熱情,或者性格特質不匹配導致的心累。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把目標崗位用冰山模型分析一下

第一步,先確定一個你要分析的崗位。

 比如你有一個目標崗位,那麼很簡單,就用這個崗位來分析自己是不是匹配。但如果你沒有,可以先從自己的相關經驗出發,框定你能做的幾個崗位,一個個分析。這裏教你一個技巧,比如你在某個行業做技術服務,但目前的工作不喜歡,想要換,可又不知道自己能換什麼,這時候可以去領英等等這類招聘平臺去搜索,就搜這個行業的技術服務崗位,然後會出來一堆人,你看這些人的履歷,看看他們後來都去了哪裏,你就知道潛在的方向了。而且,這個方法也能幫你判斷,未來你要去的這個行業和崗位,到底有沒有前途,這些原先做該崗位的人,後面的出路是什麼
 第二步,在招聘網站上,搜索這個崗位的招聘要求。
 第三步,按照冰山模型,綜合分析這些招聘需求。
 你會發現,招聘需求基本上也是按照冰山模型來寫的,以新媒體運營崗位來說,有對知識的要求,比如傳播學或文學專業畢業、瞭解內容營銷的知識、熟悉新媒體平臺;有對技能的要求,比如精通公衆號排版工具使用;也有對能力的要求,比如文案寫作能力、用戶思維、學習能力等等;最後,還有對性格特質、動機等等的要求,比如細心、熱愛挑戰等等。把它們彙總在一起,就可以得到這份崗位的需求模型了。
 第四步,按照崗位需求模型,與自己進行對比。
 崗位需求模型已經出來了,那麼自己就可以對照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符合,是否應該換工作或轉行。當然,我們很難找到完全匹配的工作,,只是看你是否願意投入時間罷了。我們平時看一份工作,大都是看冰山表層,比如職責、薪資、辦公環境、學歷、專業等等因素,可最終你這份工作能不能做好、是否有成就感,其實是很多隱性要素所決定的,今天的內容,其實是把你對工作的感覺給表述出來了,被分解成了你的性格特質、動機、價值觀,也就避免了我們一個個去嘗試然後看喜不喜歡。搞明白“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比“我應該如何在別人認爲的好工作裏面成功”,要重要得多.想要讓自己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就不應該把它綁在別人的記分牌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好了,今天我們講了冰山模型,你會發現,它不只是能用在職業選擇方面,還可以用在其他很多方面,比如今天稍微提到一點的伴侶選擇,還有子女教育,很多父母都給孩子報很多培訓班,但孩子時間有限,所以應該選什麼培訓班呢?是教孩子背背單詞和兒歌,還是開發思維的課程呢?如果你知道了冰山模型,相信會有答案。所以,我想告訴你的是,我們所學習的每個方法論和模型,都不是隻能解決一個問題,而是可以解決幾百甚至幾千個問題,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裏面提到,掌握一定數量的思維模型,能解決這世上90%的問題。你會發現,同樣的知識量,如果你能用知識解決更多問題,那你的學習投入產出比就是最高的。

1.2 四大要素,決定了你的市場價值

 明確冰山模型各個要素的投入產出比,從而更好地分配自己的時間,讓自己變得更值錢;同時,理解不同類型的崗位所對應的門檻和天花板,幫助擇業.
 首先,薪資,也就是一個人的市場價值,無非是跟內部和外部兩類因素相關。外部就是機遇、運氣、選擇等等;而內部,其實就是我們在冰山模型各個要素上的表現,我們的知識技能越多、能力越強、價值觀/性格特質/動機跟所做的事情越匹配,你的市場價值就越高。所以,拋開運氣、選擇這些很難掌控的因素不談,我們今天從內部角度,也就是冰山模型的各個要素,來聊聊市場價值怎麼提升。
 整個冰山模型越往下的要素,越難培養、越難發現,比如學一個知識,冰山模型,我跟你講一下馬上就知道,但是提升一種能力,比如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不是聽講就行的。可是呢,也因爲越往下的要素越難,相對也越能成爲競爭優勢。同時,你應該也發現了,這幾個要素並不是獨立的,冰山下面的要素會影響上面的要素。舉例來說,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有多少,跟ta的學習能力、動機等等都非常相關。如果你的學習和思考能力更強、並以追求真理作爲價值觀,知識儲備就會更高。根據研究,冰山底層的要素中,光個性特質就能夠解釋員工績效差異的35%,而冰山底層的因素加起來,差不多決定了一個人的70%。

把時間投入在不同的要素上,會有什麼結果.

首先是投入到知識。

 單純的知識儲備,如果不能結合思維能力去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是很難提升你的市場價值的。

第二種選擇是投入到技能。

 有一些職業是有專業門檻的,比如程序員、設計師,這屬於技能型崗位,因爲這些崗位有一個進入門檻,往往會讓人覺得非常有安全感。反過來,像是做銷售、市場、運營類工作的人,或者大學學習經管這種萬金油專業的同學,常常會覺得“哎呀,我沒有一技之長,好沒安全感”。門檻高,不代表天花板也高,畢竟沒人想要一直拿每個工作的門檻工資。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技能的定價如何?天花板在哪裏呢?取決於該技能的稀缺性。

 技能在稀缺的時期很值錢,一旦行業變動、人才供給增多,市場價值就會下跌,不得不學習新的技能。

第三種選擇是投入到能力。

 有一些崗位,對技能沒有特殊要求,看起來好像門檻不高,但薪資天花板卻很高,而且薪資範圍很寬,例如互聯網運營、產品經理、項目經理、還有大多數的管理崗位。厲害的產品經理像上億年薪的張小龍,而一般的產品經理可能月薪才一萬,他們的薪資差異並不在於技能的不同,比如誰畫的產品原型圖更好,而是能力高低。所以,這些崗位也被稱爲是能力導向型崗位

能力提升是可以跨行業跨職業的,一旦積累到一定高度,哪怕行業不行,換個地方一樣可以值錢

第四種選擇是投入到冰山模型底層的自我發現。

​  冰山底部的性格特質、動機、價值觀這些要素,雖然難以改變和發現,但是,如果我們對自己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後找到跟這些要素相匹配的工作,其實也能大大提升我們的市場價值。比如說,我是一個高成就動機的人,在親和動機方面比較弱,從這個角度看,諮詢公司就非常適合我,因爲工作挑戰大、容易有成就感。但如果我去某個注重關係和家庭氛圍的國有企業,那我就會感到不適,最終很難得到提升。環境其實是一種外部驅動力,你選到了適合的地方,自然成長效率就會更高。所謂“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
​  好了,從上面的四種選擇我們可以看到,從長期來說,想要提升自己的市場價值,把大多數時間花在提升能力和認識自己冰山底層要素上面,是最好的選擇。但事實上,大多數人是怎麼做的呢?每天打開各種學習產品、不斷學很多碎片化知識,練習一些並不稀缺的技能、考各種幾個月就能拿下來的證,最後收入還是上不去,反而會覺得很挫敗。

爲什麼我們大多數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第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最容易。它們的獲得門檻很低,聽一堂課、學一個知識,這是幾乎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而能力就不一樣了,需要持續投入、刻意練習。人們總是傾向於做容易的事情,而不是正確的事情。

​  第二,受限於目前崗位的定位。前面有提到,其實一些崗位的性質,本身就是技能導向型的,對你沒什麼能力要求,只需要表格做得越快越好、流程越熟練越好。而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這種崗位要求下,也就沒有動力去提升眼前崗位不需要、但長遠更有價值的能力了。所以有時候我會說:你選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天花板。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第三,沒有看清楚工作的本質。很多人以爲值錢的是知識和經驗,但並非如此。本質來說,任何工作都是在解決問題,營銷解決的是如何讓用戶知道我們的產品、HR解決的是如何讓公司有充足的人才供給等等,往大了說,不僅我們的工作,一家公司也是在解決某類用戶問題,滴滴解決打不到車的問題,餓了麼解決不想出門吃飯的問題,等等。既然本質是解決問題,所以你單有一個知識就是沒用的。你會背很多營銷理論,但沒法幫公司宣傳和賣出更多產品,就是沒價值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好了,我們現在知道了,要花時間去認識自己和提升能力。關於認識自己,圈外商學院裏有這個課程,但自我認知是一個持續的、慢慢發現的過程,課程也只是供參考,我們這次先不展開。關於提升能力,這是任何職業階段的人都應該去做的,而且你投入了就一定會有回報。但你有沒有發現,同樣兩個人,都培養自己的某項能力,比如結構化思維,一個人很快就能提升,但另一個人好像努力了很久也沒有太大效果?這跟我們每個人的天賦有關,我下一節課告訴你,關於天賦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大多數人對天賦的誤解,並且會幫你找出自己的天賦,讓你能夠更快速地提升能力,進入發展快車道。

 知識容易獲取跟習得,如果不能用它解決問題,幾乎就沒什麼競爭力;
 技能有進入門檻,其市場價值取決於稀缺程度,但長期來說,所有技能都會走向供需平衡,高收入不可持續;
 能力可遷移,並且對知識和技能也有很大促進,值得我們多投入;而每個人的性格、動機和價值觀不同,所以做不同的工作,也會有產出的不同。
 總之來說,我們的時間應該多投入在後兩者上面,但現實是大多數人都在提升前兩者。我們的時間,永遠應該花在正確的事情上,而不是容易的事情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