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RFM模型对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

如何利用RFM模型对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

新零售相较于传统零售来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人货场的重构,从以商品为核心转向以人为核心。所以现在的零售企业对消费者是越来越重视了,很多的企业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会员体系,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渠道收集了大量的会员数据。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会员数据,如何通过这些会员数据识别出有价值的会员呢?

 

 

 

 

在众多的客户细分模型当中,RFM模型可以说是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模型,也是大部分运营人员都会接触到的一个模型。RFM模型主要是通过最近一次消费频率(Recency)、消费频率(Frequency)、消费金额(Monetary)这三个指标去衡量客户价值和客户创利能力。

最近一次消费频率(Recency)

代表着用户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消费时间,这个最近一次消费时间距离现在越近越好,越近对我们越有价值。也就是说R值越小,表示客户近期有交易发生,R值大了,客户可能已经沉睡或者已经流失了。其中可能有些优质客户,需要想办法唤醒。

消费频率(Frequency)

代表着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消费频次,这个消费频次自然是是越频繁越好了。也就是说F值越大表示用户的消费越频繁,反之则表示用户不够活跃。但是这个一段时间需要根据产品的属性去设定,比如3C数码产品,他们本身频次就不可能太高的,不可能设置几个月。而日用百货的购买频次就高了,不可能设置个几年。

消费金额(Monetary)

代表着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消费的金额(根据需求不同,可以算是每次的平均金额,也可以计算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总金额),体现着消费者为企业的创利多少,消费越多的用户越有价值。也就是说M值越高,表示客户价值越高。这个值是比较重要的,大家都听过二八定律,20%的用户产生了80%的价值,这部分客户对公司的营收来说很重要。

 

 

 

 

基于这三个指标,我们对客户进行细分,以一家零售百货超市为例子说明一下吧:

R

(最近一次消费频率)

F

(消费频率)

M

(消费金额)

0

<7天

0

1次

0

<100元

1

7天-15天

1

2次

1

100元-299元

2

15天-30天

2

3次

2

300元-499元

3

30天-45天

3

4次

3

500元-699元

4

45天-60天

4

5次

4

700元-900元

5

大于60天

5

>5次

5

大于900元

我们根据用户最近一次消费的时间,两个月内消费的频次,消费的总金额将客户细分成了5个等级。将0、1、2划分为低值,3、4、5划分为高值。

R

F

M

客户类型

策略

一般挽留客户

可放弃

一般保持客户

流失召回

一般发展客户

挖掘需求

一般价值客户

刺激消费

重要挽留客户

重点召回

重要保持客户

用户回流

重要发展客户

提高频次

重要价值客户

保持

可以看出来,M值的重要性,当M指为高的时候,这个客户就是重要客户,当M值为低的时候,这个客户就是一般客户。我们根据客户的数据,将客户细分到相应的分组当中,针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营销。以个人近两个月的超市购物数据为例:

序号

日期

金额

1

6月16日

61.8元

2

6月8日

78.9元

3

5月25日

74.6元

4

5月18日

63元

5

5月11日

58.7元

6

4月27日

58.3元

7

4月16日

53.9元

消费频次7次,最近一次消费时间为3天前,消费总金额为449.2元,根据上述的RFM表格进行划分的话,应当是属于一般有价值客户。针对我这样的用户,应该通过活动拉高我的消费单价,通过促销、优惠券等方式,刺激消费。

而对于一般企业拥有大量的会员数据,我们可以通过excel表格简单的if函数应用来进行筛选,或者使用专业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来处理。

用户

最近一次

消费时间

消费频次

消费金额

R值

F值

M值

用户类型

1

5

348

一般保持用户

3

4

416

一般保持用户

2

2

842

重要挽留用户

4

5

526

重要价值用户

3

5

325

一般保持用户

5

2

41

一般挽留用户

2

6

156

一般保持用户

9

2

624

重要发展用户

2

1

741

重要挽留用户

5

3

267

一般挽留用户

针对不同的企业,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数值进行分析,例如在论坛网站的话,可以抓取用户的其他数据,R=最近的登录时间,F=一段时间内的登录次数,M=一段时间内的发帖互动数。而根据设定的阈值和设计的等级也应该随着变化。

当然了,所有的数据,最后还是得回归到运营上来,也可以加入更多维度的数据去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的政策,应当根据具体的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来制定,结合企业的资源去实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