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概論——(八)英國倫敦學派

英國倫敦學派

布拉格學派

產生背景

1.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衰弱

歷史方法過多注意個別語音和詞語的原始形式。

2.索緒爾理論的影響

馬泰修斯的許多語言思想和觀點都與索緒爾很相似。

3.俄羅斯語言學的影響

4.布拉格學派的語言活動範圍

音位理論

1.確定了音位學的研究範圍

2.明確了音位的定義

3.劃分音位的原則

4.提出了語音特徵

雅各布遜

將翻譯作爲創造性的變換(creative transmission)

語內翻譯,語際翻譯,符際翻譯。

利維

理論:

形式主義,以翻譯語言學爲前提,通過相同或不同的手法達到與原文相同的感染力。

語言具有共識性和歷時性的符號系統。

主張:翻譯是個交際過程。是決策過程。

方法:符號學和詮釋學基礎上,研究翻譯過程中保存原作品的文學性。

實踐:把規範和翻譯連接起來。

語用維度:採用最小最大原則。

譯者要在所有可能的方案中決定選用能以最小努力取得最大效果的方案。
採取最悲觀的策略,拒絕幾乎所有不符合讀者審美的方案。
如果已經被翻譯過很多次,容易漏譯。

錯覺理論:譯者以原作者出現。

弗斯

生平:英國語言學家。現代語言倫敦學派創始人。
研究方向,倫敦語言學派。語言研究和語音研究,研究莎士比亞戲劇。

談語言不能拋開文化。

完全對等不可能。

語言學系統很難讀懂。

卡特福德

生平:被奈達譽爲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翻譯語言學家。

理論:

翻譯的界定:用一種等值的語言去替換另一種語言的文本材料。

翻譯的分類:

1.完全翻譯,有限翻譯。

2.等級翻譯

3.文本對等。

翻譯的不可譯性:

文化不可譯

侷限性:把翻譯看作語言學的一部分。

皮特·紐馬克

簡介:
1916年出生,翻譯家,翻譯理論家,語言學家。把翻譯研究和英國語言研究結合。

作品:
《翻譯教程》、《翻譯論》、《翻譯短評》、《翻譯短評第二集》。

核心思想:
不同的文本使用不同的方法。劃分文體。

1.翻譯活動不能離開文本。
文本分類:表達、信息、呼喚、審美、應酬、元語言。
2.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關聯翻譯法

喬治·斯坦納

簡介:
1929年4月23日-2020年2月3日,法國裔。

作品:
《悲劇之死》、《通天塔之後》

翻譯思想:
概念包含:語內翻譯,語際翻譯,符際翻譯
可譯性:不是所有都可譯。說不定發展着就可譯了。
意譯:譯者有一定限度的自由。

四個步驟:

1.信賴:有目的
2.侵入:把核心意思抽出來
3.吸收:移植的過程
4.補償:

蘇珊·巴斯內特

簡介:英國人

作品:《翻譯研究》、《比較文學導論》

翻譯理論:翻譯是文化。生態翻譯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