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面試題庫1

1.請說一下你是如何理解互聯網思維的?

互聯網思維,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髮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互聯網思維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民主、開放、平等”。互聯網思維由以下八個核心理念構成:
第一,用戶思維。
互聯網思維最重要的,就是用戶思維。即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用戶爲中心”去考慮問題。只有深度理解用戶才能生存。
第二,簡約思維。
互聯網時代,信息爆炸,用戶的耐心越來越不足,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抓住他。要遵循兩個法則:一是專注。專注纔有力量,才能做到極致。二是簡約。在產品設計方面,要做減法。外觀要簡潔,內在的操作流程要簡化。
第三,極致思維。
極致思維,就是把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首先“需求要抓得準”(痛點,癢點或興奮點),站在顧客角度提供細緻的個性化服務。第二,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
第四,迭代思維。
這是一種以人爲核心、反覆、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允許有所不足,不斷試錯,在持續迭代中完善產品。有兩個要點,一個“微”,一個“快”。“微”,要從細微的用戶需求入手,貼近用戶心理,在用戶參與和反饋中逐步改進。二快速迭代,只有快速地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反應,產品才更容易貼近消費者。
第五,流量思維。
流量即金錢,流量即入口。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只要用戶活躍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產生質變,從而帶來商機或價值。(要遵循兩個法則:一是免費是爲了更好地收費。二是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第六,社會化思維。
社會化商業的核心是網,公司面對的客戶以網的形式存在,這將改變企業生產、銷售、營銷等整個形態。
第七,平臺思維。
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
第八,跨界思維。
隨着互聯網和新科技的發展,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互聯網企業的觸角已無孔不入,如零售、圖書、金融、電信、娛樂、交通、媒體等等。
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的精髓簡單說來就是這些:用戶至上、體驗至上、服務至上、平臺至上。

2.請你簡要說明一下視頻秀場與傳統的視頻網站的區別吧。

我會從產品定位,用戶羣及其需求,核心功能等維度進行分析。
秀場的定位是UGC內容+社區的平臺,傳統視頻網站的定位則是內容展示平臺。
從用戶的角度分析,秀場的用戶羣包括喜歡做視頻的以及看視頻的人,滿足用戶展現自我,瞭解其他人生活的需求,傳統視頻網站的用戶主要是喜歡看電影電視劇的人羣,主要需求就是觀看影劇綜藝等長時間的視頻需求。
從功能維度看,秀場以UGC內容爲主,加以分享,評論等功能,行成良好的雙向互動的社區形態,而傳統的視頻網站,則主要是以內容爲驅動,重點在於用戶觀看體驗的優化,而互動,彈幕,評論等都是核心功能的調味劑。

##3. 你來說一下,在微信中,朋友圈功能對於微信的價值是什麼?

朋友圈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朋友圈發表圖片、小視頻和文字,同時可通過其他軟件將文章或者音樂分享到朋友圈。用戶可以對好友新發的狀態進行“評論”或“贊”,用戶只能看共同好友的評論或贊。
微信作爲一個社交平臺,朋友圈在其中的價值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降低社交成本,朋友圈是聊天功能的補充,滿足用戶的分享慾望的同時,讓用戶以點贊評論等相對於私聊更低成本的互動方式維護社交關係。第二,增加用戶粘性,朋友圈通過用戶的主動分享促進以用戶爲中心的社交網的鞏固,提高用戶遷移成本、形成微信自身的行業壁壘。最後,商業變現手段,朋友圈是微信商業模式變現的手段,廣告投放盈利.

4.來說一下,從2005年的超級女聲,到如今的我是歌手、蒙面歌手等,你怎麼看音樂真人秀節目的演變?

從超級女聲到我是歌手,蒙面唱將,從選秀,偶像養成到,通過更專業的歌手,更刺激的比拼,再到迴歸音樂本身,褪去明星光環。
主要原因是十多年前, 在人們娛樂生活匱乏的年代,超女的出現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很容易引起巨大的流量,粉絲的熱情。到後來互聯網逐漸普及之後,大家接觸到的文娛更多了,相應的審美水平也提高了,不再滿足於普通素人的水平。所以蒙面歌手,我是歌手等節目開始出現,這些節目請來的明星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唱功以及較高的流量,是更全方位,更深層次的比拼,觀衆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在唱歌本身,這是更純粹的音樂節目,並且大幅提升節目質量和水平,滿足觀衆的審美需要。
音樂真人秀節目的用戶年齡主要集中在18-35歲,這一類用戶 羣體,不僅有着較高的精神消費需求,而且更加註重沉浸式體驗感與互動參與感。利用這一用戶特點,音樂真人秀節目未來應注重打造沉浸式觀演全景舞臺,運用虛擬嘉賓設置、人工智能AI+、互動AR等科技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沉浸式體驗,引發高頻互動。

5.根據你對面向消費者的產品(To C 類)、面向企業的產品(To B 類)的認識,結合最近的案例來闡述這2類產品在品牌營銷方式上的區別。

1 線下市場推廣手段維度
To C類產品的市場推廣目的是拉新,提升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是成交總額)等,推廣手段大多是掃樓、展臺、傳單、條幅等。To B類產品的市場推廣目的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一般通過自己(或聯合)舉辦,參加座談會、分享會、論壇、獎項評比等方式。
2 線上內容營銷維度
To C類產品的內容營銷目的是增加用戶粘性,通過策劃、生產、發佈與用戶相關的內容,刺激用戶購買、使用產品和服務。在內容選題上,因爲用戶是普通用戶,且大部分是年輕羣體,需求是生活中的某個具體需求,所以內容題材較廣泛,風格較多樣化。
To B類產品的內容營銷目的是增強品牌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通過撰寫企業服務案例、市場活動報道、產品新功能等內容,讓目標用戶對產品產生好感,進而試用體驗。而且由於用戶一般是企業CEO或高管,所以內容題材注重專業性,較爲狹窄,內容風格也偏中性與專業化。

3 PR(Public Relations,P.R.)宣傳方式維度
To C類產品的PR稿件更多的涉及到平臺活動、聯合活動、融資信息、供應商等方面,目的是增強品牌在用戶羣體中的知名度,進而提升GMV。而To B類產品的PR宣傳更多的設計到企業用戶服務案例、企業市場活動報道(論壇、峯會、分享會等)、融資信息、產品更新等方面,目的是讓用戶感知到產品的專業性,提升用戶的信任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