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孩子:挑戰》D21避免衝動 D22避免過度保護

D21當孩子用不當的方法達到自己目的時,大人不假思索的反應則會強化孩子的錯誤方法和目的。這一章中的三個舉例讓我蠻受觸動的。一個老大,他用做錯事的方式來印證自己心中妹妹出生後自己已經沒有家庭地位的想法,爸爸不假思索的反應則完美幫他印證了(6秒

原创 《 孩子:挑戰》D27不要可憐 D28提出合理恰當的要求

D27 孩子對大人的態度敏感,當他的可憐可以當工具時,會越來越依賴憐憫,需要別人安撫才能好起來。然後,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勇氣,越來越不願意面對現實。 應對:我們避免可憐孩子,孩子就能學會克服失望。 D28 獲得孩子的合作或者幫助的前提

原创 《 孩子:挑戰》D25不受恐懼的影響 D26做自己的事

D25 如果我們對生活充滿恐懼,那會很擔心,就越容易招致困難和危險。 展示恐懼以博取父母的關注,也是兒童使用的工具之一。孩子是天生的演員。 應對:讓他的帆   無風可吹小心與恐懼截然不同,我們有必要教育孩子小心,但也有必要告訴孩子克服恐懼

原创 《 孩子:挑戰》D23激發獨立 D24不參與戰爭

D23向後退一步,給孩子鼓勵,但不插手。絕對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讀這一章的時候不斷出現在我腦海裏的片段來自《母愛的羈絆》,相比父親,母親很多時候對孩子更加的“放不開”,這背後是孩子依賴我們還是我們對孩子的依賴,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是不

原创 《 孩子:挑戰》D19不要趕蒼蠅 D20不輕易取悅

D19 語言經常是溝通中最無效的一種,如想改變孩子行爲則需要注意自己的行爲,是爲了孩子的未來還僅是爲了趕走目前打擾到我們的“蒼蠅”。 文中的媽媽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而這背後負責的還是媽媽,儘管用語言一次兩次三次的提醒,但孩子沒有引起重視,想

原创 《 孩子:挑戰》D17退出衝突 D18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

D17 懷着對孩子的愛、親情與友善退出戰爭不是拋棄孩子,而是更有助於維護與孩子的感情。 讓他的風,無帆可吹。 這一章的“衛生間方法”讓我很有親切感,我也經常用。我常常在女兒的行爲觸動我的情緒開關時,離開現場去衛生間洗個手讓自己安靜一下,這

原创 《 孩子:挑戰》D15避免給予過度關注D16避免權力之爭

D15 孩子沒有正當理由而讓我們不停爲他們忙碌,且讓我們感覺煩躁時,可確定自己面臨孩子要求過度關注的情況。 當孩子尋求過度關注時,如果不斷妥協那就會形成慣性。1、保持愉悅的心情,你拒絕時的心情也區分着力量;2、給孩子選擇;3、當不再對過度

原创 《 孩子:挑戰》D13花時間訓練 D14贏得合作

D13 事實上不光是孩子,父母也是需要訓練的,在愉快的氛圍中、對每一個小成就的認可,能夠讓父母和孩子都享受學習的過程。  如果沒有訓練就面臨糾正的問題訓練是主動的——糾正是被動的(1、糾正就代表會有批評,而批評帶給孩子的會是沮喪和憤怒;2

原创 《 孩子:挑戰》D7-堅定而非強硬 D8-對孩子表現尊重

D7 強硬:是把我們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我們命令他們怎麼做。 堅定: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堅定提供了界限。 堅定的前置條件是告知規則。 年前我動了個小手術,需要住院。和孩子溝通好了讓她睡在奶奶家,孩子也帶好了自己的東西去了。但是當天晚上她一定

原创 《 孩子:挑戰》D11 消除批評和減少錯誤 D12保持規律

D11 我們對錯誤的強調具有災難性的後果!  要知道孩子犯錯誤、做錯事,很正常。 任何建設都不應在“弱”的基礎上,而只能在“強”的基礎上。 本章開頭的故事中的媽媽,彷彿就是我自己,我也是如此。面對孩子寫的作文,忽略她的童言可愛,只關注文

原创 《 孩子:挑戰》D9-發展對秩序和規律的尊重 D10-發展對他人權利的尊重

D9 本章開篇,用無數個生活實例來證明秩序和規律對孩子的重要,而我這一段話中,感受到的卻是“確保安全的體驗”。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前一章的互相的尊重。 要發展出孩子對秩序和規律的尊重:1、家長保持和善及愉快的氣氛;2、要避免說教;3、家長

原创 《孩子:挑戰》D3-鼓勵 D4-錯誤目的

D3 《孩子:挑戰》 中曾提到,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孩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重點在於給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一個孩子出生在一個家庭中,我們以爲我們是有足夠力量給予他們愛的,現在的中國城市家庭,多半家庭在物質上已經可以具備養育孩

原创 《孩子:挑戰》D5-懲罰與獎賞 D6-利用自然合理邏輯結果

D5 試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毫無用處的,沒有哪種懲罰能得到持久的服從。 懲罰和打罵--實際是爲了緩和或掩飾我們的失敗感。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家長無能爲力的表現,而孩子是敏銳的,某些時候,他也希望得到這樣的後果,就像看戲一樣。獎賞也一樣。

原创 《孩子:挑戰》D2-瞭解孩子

2、瞭解孩子如果我們想改變孩子的行動方向,必須先了解孩子行爲背後的動機,否則我們幾乎難以改變他們的行爲。如果我們想改變孩子的行動方向,必須先了解孩子行爲背後的動機,否則我們幾乎難以改變他們的行爲。激勵孩子有效合作的心理學技巧:1、孩子對歸屬

原创 《孩子:挑戰》D1-兩難的父母

其實在Kindle讀過《孩子:挑戰》,但看到三聯出版的實體書如此美貌,又忍不住剁手。對於70後,電子閱讀註定會與實體書並存吧,捧書的感覺鏈接的是我們多少年的記憶啊。重讀的感受是,捧着的像是一本從未看過的書。序如何成爲孩子的合作者:在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