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戰》D5-懲罰與獎賞 D6-利用自然合理邏輯結果

D5

試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毫無用處的,沒有哪種懲罰能得到持久的服從。

懲罰和打罵--實際是爲了緩和或掩飾我們的失敗感。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家長無能爲力的表現,而孩子是敏銳的,某些時候,他也希望得到這樣的後果,就像看戲一樣。

獎賞也一樣。

七悅曾經和我提出過做家務得到獎勵(比如收拾碗筷得到1塊錢),被我拒絕了,我說:”這不是爸爸媽媽的工作,這是我們一家人的工作。如果這需要付錢的話,那媽媽做飯你付多少錢呢?爸爸每天送你上學你付多少錢呢?“

小傢伙想了想,幫我收拾了碗筷,之後再沒有提過做家務付錢的事。

之後在一次家庭會議中,我和爸爸商量了以後很隆重誇張的對七悅幫助家裏收拾碗筷和洗碗、自己疊衣服的事情進行了鼓勵,她還把這事寫進了自己的作文。

確實如書中所寫,獎賞不能給孩子歸屬感、讚美也同樣(這和正面管教中表揚和鼓勵的區別是一樣的)。

獎賞和懲罰的結果是:這事如果沒有給我任何獎賞,那我就違抗他們;如果他們因此懲罰我,我就去反擊讓他們知道我的厲害。

滿足感需要通過貢獻與合作得到,通過獎賞贏得孩子的合作,是剝奪了孩子從生活中得到的基本滿足感。


D6

懲罰與獎賞無效,那我們就讓孩子體驗自己行爲的後果,這對孩子來講是真實和誠實的學習機會。

事實上,寒假快結束時,七悅還有好幾張口算題沒完成,叫她趕緊完成,她的回答是這些題太簡單了根本沒興趣做。在答應去完成以後,1個半小時過去,正常30分種完成的3張口算題只完成了大半張,當時我很生氣。看到這一章,其實沒完成作業的後果是她要承擔的,而不是我要承擔的。一年級的學生,如果有這樣一次教訓,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書中寫道:我們沒有權利替孩子擔負責任,也沒有權利替他們收拾殘局,因爲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事。

讀這一章最大的感受是關心則亂。家長的生氣、憤怒等等的原點就是仍然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這些背後是”不信任“。而孩子是敏感的,當他意識到他自己不用負責的時候,他會不斷挑戰家長的底線,此時,家長要保持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是一種大考驗。

合理結果是需要家長轉變思維的,這個轉變需要練習,因爲這個已經不是我們慣用的習慣模式,而是”第二習慣”。

讀這一章的時候,強烈感覺可以和《正面管教》一起讀,從《正面管教》工具卡里找到可以直接應用的,事半功倍啊。明天開始就這麼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