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每日分享】147

【每日分享】人格是本體的“冒牌貨”。剛誕生的時候,嬰兒的生命形態是全然活在本體中,與母親渾然融爲一體;周圍環境中的人不臨在,而是活在人格中,不能鏈接孩子的本體狀態,不能及時恰當給到嬰兒當下的支持;嬰兒藉由與環境互動,尤其是跟父母的互動,逐漸

原创 【每日分享】146

【每日分享】關於“自我探索”與“內觀”的區別內觀是極好的修煉覺知和平等心的方式,容易進入定境與不認同“我”的境界,通過敏銳的覺知來鳥瞰意識活動,是很好的脫“苦”之道,但是它並不太關注意識的內涵,無法發展出對心理——情緒反應模式的覺察,也無法

原创 【每日分享】145

【每日分享】覺知指引遇見真實的自己(二)因內心的煩惱和負面情緒而受“苦”,從而想得到苦的解脫,或自我救贖,引導我們走上身心成長之路,這是我們因不想要“苦”,不想受“罪”,這是基於我們不想要,基於我們的抗拒或逃避,或者說是基於我們內在的恐懼,

原创 【每日分享】144

【每日分享】覺知指引遇見真實的自己絕大部分人走向身心成長,開始向內探索,是因爲日常中的困惑和負面的情緒,使人受“苦”,從而想擺脫它,離苦得樂,所以困惑和負面情緒是促使成長的最初資糧。當面對負面情緒,去鏈接真實的感受,並接受、允許和表達它們,

原创 【每日分享】143

【每日分享】如何經由當下走上轉化之路?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被潛意識驅動,就像有另一個神祕的自己,但它到底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核心生命觀,也是我們與世界的關係,但是它與大道是有偏差的。基於此,產生的信念系統就是我們的內心世界,幾乎所有的行爲舉止都

原创 【每日分享】139

【每日分享】人格模式(二)表意識、潛意識、以及無意識的感受部分,包括感受——情緒——心理——心智,是我們人格的組成部分。表意識和潛意識的信念,反過來能作用於身體上,影響、甚至干擾我們自身的生理機能(例如呼吸,心跳等,甚至生長髮育),也就是意

原创 【每日分享】140

【每日分享】人格模式(三)人格模式中隱藏着曾經的傷痛,這些傷痛需要被關注和療愈;人格模式中也蘊含着我們的天賦才華,需要恰當運用,爲自己服務,創造美好人生。因此不管是尋求幸福人生,還是追求開悟解脫,處理人格模式中的內在小孩的工作——尤其是與父

原创 【每日分享】134

【每日分享】我們是如何被帶走的?今天偶遇一小朋友,請假在家沒有上學,跟他溝通,他的表達非常簡單、直接、清晰,這遠遠超出普通小朋友的能力,真的讓我驚歎。但是他做出一些不符合常人眼中“好”的事情,容易打破父母、他人、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有時

原创 【每日分享】141

【每日分享】人格模式(四)穿越隨着覺察的不斷加深,持續地工作自己,我們體證人格模式的運作,清理人格層面的傷痛,不斷地放鬆、放下、和解;同時也就把覺知推向一個更高的維度,經驗到我就是覺知本身,我們就放下“我”,放下了自我認同;此時覺察者和行爲

原创 【每日分享】142

【每日分享】與父母的功課隨着社會發展,物質豐富,娛樂多樣,我們似乎可以輕鬆過上嚮往的生活。但是與人相處時,我們仍會有難過、焦慮、委屈、憤怒,甚至不安全感等情緒;不經意間我們給身邊的人帶來不舒服,他們也會無意間傷到自己;有時與他人的衝突,使自

原创 【每日分享】136

【每日分享】在表達中獲得力量在向內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過往的人生是行屍走肉的人生,而被剽竊的人生,是別人期待的二手人生,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爲什麼會如此?在與人相處中,由於受曾經形成的信念影響,如害怕被評判,被否定拒絕,

原创 【每日分享】135

【每日分享】人生的實相在哪裏?在世俗生活中,當我們在順境時,我們比較容易心滿意足,但是遇到不順的人、事、物,產生情緒感覺“苦”的時候,我們就容易去探索生命,去追尋人生的真相。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

原创 【每日分享】138

【每日分享】人格模式人格是關於人的感受——情緒——心理——心智的一整套自動化反應模式人格包含人的表意識層,包括我們直接呈現出來的,能意識到的言談舉止等行爲模式、情緒世界以及我們的記憶、心智和心智模式(或者叫思維模式)。人格還包含人的潛意識層

原创 【每日分享】137

【每日分享】是什麼阻礙我們真實表達?自小開始,處於社會環境中,我們就被灌輸“好”“壞”的標準,經常被告之這個好,那個不好,不要說這個,不要做那個;很多時候,我們很害怕呈現自己的真實情緒和需要,因爲呈現真實,特別是各種形式的負面情緒等,就容易

原创 【每日分享】130

【每日分享】壓抑的感受很多人在情緒波動的時候,卻不認爲自己有情緒,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有情緒,這是因爲我們習慣性地壓抑自己感受。經常壓抑自己的感受,會使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遲鈍,越來越連接不到自己的真實感受,也會自己對感受的認知出現偏差,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