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統計法:用2小時,幹好別人10小時都幹不完的事

導讀

你知道高效工作的方法嗎?你相信有人2小時的產出,比你工作10小時還高嗎?你願意爲了學習這個工作方法,閱讀這3000多字嗎?

你知道嗎,當你下定決定閱讀時,能改變你一生的事情正在發生。



一年前,我在知乎看到過一個類似這樣的問題:清華大學的學生每天都在做什麼?


最高贊回答是一個公衆號作者,文筆極爲優美。用優美得筆尖能滲下淚來的語句,講述了大概這樣一個道理:這些在小初高十二年學習賽道上從未停歇過半刻、領跑全國青少年的佼佼者們,在大學裏,以圖書館爲牀、擁浩瀚書海爲被,在知識的春風中流連忘返。


在大學平庸地度過四年,只有考前纔會去圖書館蹭個熱鬧的我,看到這篇文章心中默喜,好像下注的球隊贏了球般想到:就知道清華大學的學霸們,不會辜負我的期望。


當我繼續翻看其他的答案,想借更多清華學霸們的故事,加深我的刻板印象時,一個清華大學在讀學生寫到:就他周圍的大部分同學,基本都是該吃吃該喝喝,該打遊戲打遊戲,和非清北學生基本無異。但是,即使吃喝玩樂,他們每天也會抽個兩個小時看書學習。


看到他的回答,我感到震驚,也無比失落,清華大學的學生每天竟然只花兩個小時學習,最讓人歆羨的名校學子,難道也如同平庸的我一般不堪?


近日,我讀了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籍——《奇特的一生》。


這是一本神書。多爲國內時間管理的大牛,比如《把時間當作朋友》的作者李笑來,豆瓣評分8.7分的書籍《小強升職記》的作者鄒鑫,《秋葉PPT》的創始人秋葉,都多次推薦過此書,甚至紛紛爲此書作序,講述這本書、以及這本書所介紹的“時間統計法”,如何影響他的一生。


這本書是以真人真事爲基礎的文獻性小說,講述的是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如何通過他獨創的“時間統計法”,取得了驚人成就的故事。


他的成就有多驚人?我摘抄書中的三個段落,讓你自行體會:

柳比歇夫生前發表了70來部學術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昆蟲學方面的經典著作,這些著作在國外被廣爲翻譯出版。

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注,他一共寫了500多印張。500印張,相當於12500頁打字稿。即使以專業作家而論,這也是個龐大的數字.......

20世紀30年代他跑遍了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去過許多集體農莊,實地研究果樹害蟲、玉米害蟲、黃鼠......在所謂的業餘時間,作爲“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類。單單這一項,工作量就頗爲可觀: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蒐集了35箱地蚤標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總計300種。這些地蚤都要鑑定、測量、做切片、製作標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動物研究所多5倍。

讀到此處,我愕然失措:70部著作、12500頁打字稿,寫昆蟲領域專業論文的字數,讓寫小說的專業作家都難以企及!你想想,一般的暢銷書也就200多頁吧?即使比磚頭還厚的大部頭專業書,也不過1000多頁吧?這12500頁,該是怎樣一個數字!


對13000只地蚤鑑定、測量、做切片、製作標本,何其巨大的工作量啊?而這僅僅是柳比歇夫“休息時間”的“一部分”!


柳比歇夫究竟是何方神聖?得有怎樣充沛的精力、強烈的熱情、廢寢忘食的日日夜夜,才能處理完這如山的工作啊?


可是,當我讀到柳比歇夫的“時間日誌”時,我被嚇得,說不出話來。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呼。


讓我一字不變地,摘抄《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某兩天的時間日誌吧。處理了如此巨大工作量的柳比歇夫,每天竟然只花6個小時在工作!

烏里揚諾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蛾的圖)——3小時15分。鑑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給斯瓦拉寫信——2小時45分(0.5)。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2小時25分。

休息:給伊戈爾寫信——10分;《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0分;列夫·托爾斯泰的《塞瓦斯托波爾故事》——1小時25分。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20分


烏里揚諾夫斯克。1964年4月8日。分類昆蟲學:鑑定袋蛾,結束——2小時20分。開始寫關於袋蛾的報告——1小時5分(1.0)。

附加工作:給達維陀娃和布里亞赫爾寫信,6頁——3小時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鬍子。《烏里揚諾夫斯克真理報》——15分,《消息報》——10分,《文學報》——20分;托爾斯泰的《吸血鬼》,66頁——1小時30分。聽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計——6小時45分。


從柳比歇夫的兩天看出,他每天只花了6個多小時工作。這6個小時,還包括了讀書看報、聽音樂、刮鬍子!正兒八經在工作的時間,也就三個多小時。


看到此處,想想我我們朝九晚六即使不加班,工作時長都有8小時,按這般說法,我們的成就豈不是應該個個要比柳比歇夫高?可爲什麼我們花了比柳比歇夫更長的時間,做得工作相比柳比歇夫而言只是九牛一毛呢?


在書中的後半部分,作者娓娓道來。柳比歇夫用“時間統計法”,把自己在24小時中做過的所有事情都記錄下來,並進行總結分析。他發現,不管他一天工作多長時間,那些高效的、完全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時間,也不會超過8小時。因此,他給自己定了目標,每天只工作6-8小時,但必須高效!


何所謂高效?高效是指真正投入到工作中,享受無我狀態、浸淫在工作中的狀態,而非如同我等,看兩頁書就要翻開手機、工作半小時就要和鄰座的穿裙子的姑娘聊天的工作狀態。


50多年來,柳比歇夫每天都用“時間統計法”客觀記錄自己在工作中每分鐘的去向和產出,從未中斷!也正是時間統計法,輔助柳比歇夫每天僅花6個小時,就完成了如山一般、正常人難以想象的工作量!


究竟是什麼樣的統計方法,能讓柳比歇夫產生開掛般的效果?當我深究“時間統計法”時,竟簡單得令我驚掉了下巴......


時間統計法,就是統計你做了什麼事情,在幾點做的、用了多長時間,僅此而已。


爲了具象表達,我截取我一天中時間日誌的一部分。

一天中的晚上部分

這是一份很簡單的excle表格。在表格最左邊,灰色的一列,是excle中自帶的序號,通過序號,我知道今天總共做了大大小小25件事情,這25件事情填充了我的24小時。往右數,分別是開始做事情的節點、時間長度、和具體的事情。


通過這樣客觀、簡單的記錄時間,我發現,時間統計法有3個好處:


①培養時間的觀念

我現在養成了一個習慣,在每次開始做事情之前,先看一眼時間,無意之中我培養起了時間的觀念。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擡頭看錶,發現時間竟走了好幾個鐘頭、爲自己什麼也沒做懊惱不已的經歷。而記錄時間,能增強你對時間的感知,培養你的時間觀念。只有一個真正在乎時間的人,纔會知道如何利用好時間。培養時間觀念,是所有高效能人士的必修課。


②投入當下的工作

每次在做一件事,先記上時間,這在潛意識會告訴我的自己:接下來是做XX事情的時候了。這個意識,彷彿告訴我接下來的時間專屬於某件事情,這讓我在不自覺中摒棄了其他的雜念。你一定有過在工作中不自覺產生雜念的時候吧?客觀地記錄時間,神奇地驅趕了我所有的雜念,讓我致力於當下的工作。


即使在行動中不得已被打斷,比如上司遣我去幹另一件事情,我也會先花幾秒鐘時間做個記錄,標誌這件事情在這個時間點已經結束,我要去做其他事情了。這個形式彷彿在看電影時按下了暫停鍵,出去拿了個外賣,回來後重按“播放”鍵,便又能無縫延續上一段工作了。


③分辨效率的高低

當我客觀地記錄下時間開銷後,我隨時都能查看時間日誌,瞭解自己在哪一段時間注意力最集中、效率最高,從而在之後的工作中,將最重要的事情放在這個時間段去做。我們必須得承認,既然有高效時間段,就有低效時間段,用高效時間段處理重要的事情,用低效時間段處理不重要卻又不得不處理的事情,纔是高效人士的習慣。


舉個例子,通過統計時間我發現,每天午休後,是我效率最低的時候,於是我把回覆用戶評論、查看後臺數據等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卻又必須要做的事情安排在這個時間段。而接下來三點到五點這個時間段,是我精力比較旺盛的時期,我會把寫策劃、寫文章等需要花大片時間去做的事情,安排在這裏。


我真的沒想到,做事前先花幾秒鐘做個記錄,能給我帶來如此大的幫助!我也終於能明白,柳比歇夫爲什麼每天花6小時工作的成果,是我們每天花10小時工作的人,所不能想象的。因爲他在工作期間的時間,只屬於工作;而我們工作期間的時間,還屬於雜念。


《秋葉PPT》的創始人秋葉,在《奇特的一生》的序言中寫到,他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其實只有兩小時左右。


你很難想到吧,一個能把PPT教程賣100萬份的知識網紅,每天竟然只花兩個小時在學習。就像我很難想象,清華大學裏的高材生,每天只用兩小時學習一樣。


每天朝九晚九,加班工作10小時又如何?低效率者10個小時的產出,還不如高效率人士2個小時的產出。每天花10小時用來學習,效果並不見得會比清華大學每天只花2小時學習的人來得好,如果你不能掌控自己的時間,高效率工作的話。


那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


生前寫了70部學術著作、利用空閒時間做得切片標本比動物研究所還要多5倍的柳比歇夫,堅持了50多年、被各大時間管理領域大牛大力推薦的“時間統計法”,


難道你不學習下?



李大人,拿過世界500強offer的三本畢業生,已專注研究時間管理15個月。

現致力於分享高效學習的心得,用拯救過我的學習方法,拯救這個世界。

如果喜歡,點個贊和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