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最近看的幾本書(1)

閱讀觀影是件很私人的事情,我之蜜糖他之砒霜,但既然是推薦,最起碼是自己喜歡的,他人讀了看了不喜歡也屬正常,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同一種飯菜的味道。

1:早晨從中午開始

閱讀是一個互相選擇的過程。

第一次讀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是在二十年前,當時還在上學,讀他的這本寫作回憶錄很有年代感,畢竟那時我還年輕,不知道生活的厚度 ,覺得他的文字讀起來有厚厚的土腥味。時隔二十年之久,我又再次重讀他的這本創作筆記,既然讀的處處感動。

我有一個奇特的嗜好,就是時不時的喜歡閱讀一些作家的創作筆記。我覺得有時候,這比閱讀他們的作品更有趣,相比他們虛構的故事,我更好奇作家是怎麼想的,爲什麼這麼想,他們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說的好聽點,這叫好奇,說的難聽點,這和追星的粉絲一樣,喜歡窺視他人的私生活。

毫無疑問,路遙的這篇《早晨從中午開始》是迄今爲止我讀到的最好的作家創作筆記。

在這本書裏,路遙用真誠的文筆記錄了他創作《平凡的世界》的整個細節與過程,其間的文字時不時的感動着我。他在文字中傳遞的是一個書寫者深沉的思考與飽滿的情感,他寫了自己創作的苦惱,寫了備受文字煎熬的痛苦,也寫了偶爾得之的狂喜。這是一種真實的創作過程,由此我們從作品進入作家的內心世界,最關鍵的是,這一切都是真實不虛構的。

我敬佩他對文字的態度與真誠,他幾乎是以自我折磨牢獄般的意志完成自己作品的。這種精神和意志,對於今天的寫作者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他在書中寫道:

真正有功力的長篇小說不依賴情節取勝。驚心動魄的情節未必能寫成驚心動魄的小說。作家最大的才智因是能夠在日常細碎的生活中演繹出讓人心靈震撼的巨大內容。而這種才智不僅要建立在對生活極其捻熟的基礎上,還應建立在對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徹理解的基礎上。

索性用腳把衛生間的門踢住,出聲的哭起來,我向另一個我表達無限的傷心、委屈和兒童一樣的軟弱。而那個父親一樣的我制止了哭泣的我並引導我走出衛生間。

只是如上,這本書就值得時不時的去翻去讀。

2:運營之光


和絕大多數的運營書籍不一樣的是,黃有璨的這本《運營之光》是從道術器勢四個層面上寫的。

雖然大衆讀者更喜歡乾貨類文章,但是作者在本書中依然大篇幅的講了“道”的層面。比起工具方法論來說,更長久更有價值的是道理。

作者在書中寫道:

什麼曾經拯救過你,你最好就試着用它來拯救這個世界。

我覺得,在互聯網的世界裏,有時只有抱着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秉持着一種“先不論我可能會得到什麼回報,讓我先來基於我的理解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心態,你纔有可能做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是以爲,方法技巧固然重要,甚至在某一個時期至關重要,但伴隨一個人走的更遠的還是道理與規律。

3:《人物》雜誌合訂本三本

《人物》雜誌社出版的這套人物訪談爲三冊,分別針對企業家、科學家、演藝名人、文化名人做出了深度訪談。

個人非常喜歡看深度個人訪談,但特別鄙視反感那種一個勁往死裏誇,把缺點也說成優點的僞訪談。

我覺得絕大多數的訪談都很虛假,就像電視上看到的一些專訪,今天還大談特談婚姻幸福之道,明天就散夥鬧掰,至於那些大談成功史的某些企業家,也架不住時不時的塌臺幾個,有些訪談誇起人來簡直慘無人道,連觀看的觀衆都會覺得面紅耳赤不好意思。

我個人非常喜歡那種真性情的真實訪談,對於優點不誇大,缺點不藏着掖着,這樣的訪談看起來就非常有味。

這套叢書我最喜歡的訪談有兩篇,一篇王堅:一個預言家的命運,另一篇是楊振寧:盛名之下。這是兩篇把人物寫活了的訪談,通過這篇訪談,我體會到了名人光環之外的血肉之軀與庸常生活。

這兩篇文章都從世人的不能解入手,刻畫出一個真實大人物的內心世界。讀來讓人意猶未盡,同時顛覆了自己的某些慣性認知,我甚至在幾個月後,還時不時的想起這兩篇訪談。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樑軍年:關注讀書、思考與個人成長,熱愛電影與閱讀。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公衆號:樑軍年(liangjunnian123)歡迎勾肩搭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