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沙龍覆盤

聽娜塔莉老師關於情商的分享,一個從外國人嘴裏講出的成語--“魚不知水”,瞬間擊中了我。

“傾聽”對我們如此重要,重要到如同水之於魚兒,空氣之於我們,可我們更多的關注孩子表達的部分,而如此忽略“傾聽”,甚至從來不曾和孩子認真探討一下關於“傾聽”的問題。

所以我把分享主題確定爲“教練型父母的養成—聽見孩子  聽出未來”。我也有撬動一些家長冰山的願望,希望透過我一個晚上的分享,爲親子關係改善帶來哪怕一點點的改變。

和主辦方確定了週三的時間,當週三撞上“雙十二”,主辦方的老師有點急了,家長們會選擇血拼還是充電呢?

晚七點,當家長陸陸續續到來、會場座無虛席的時候,我有深深的感動,自己改變才能帶來孩子的改變,我如此,現場的家長也如此。


以下是對自己昨晚沙龍的覆盤:

1、框架:用線上課中的框架思維來搭建自己的整個沙龍內容,非常好用。原定3個小時的沙龍,由於主辦方推遲到了7點開始,需要內容的壓縮,因爲框架,所以現場臨改毫不費力。

對於框架思維的練習需要更加精進,寫寫寫是王道,繼續研究一些乾貨文的套路,學習吸收成爲自己的東西,可以運用得更自如,是新年目標。

2、內容:講師營後,平時有注意收集與小朋友的互動、職場故事等等,這次的沙龍內容不生澀,而且講的過程中有了信手拈來的感覺,回看視頻,自己的舉例非常自然貼切(哈,這波自誇一點不臉紅)。微課是一次提前的演練和檢驗,儘管從呈現上是以不同的方式,但內容會接受到自檢,從微信到線下課,是漸進的過程。對"過程不可逾越"有了更深的理解。


3、互動:寶哥傳授的十大技術非常實用,加上之前在正面管教講師課上學習的一些互動技巧,掌中大腦、約定手勢、應對姿態、手指人字、旋轉木馬,第一次使用這些技術,充分感受到了這些互動技術的魅力。學員的感覺永遠比知識重要的多,感受觸發的情緒才能帶給他們長時間的記憶。

4、時間:把整場沙龍時間卡在了主辦方改動的範圍內,自己設置的兩個鬧鐘很有效。


不足:

1、開場:到現場試播之後才發現開場視頻播不出來了(在家完全沒有問題),以後確實需要準備三個備選,這突發狀況讓自己有點小緊張;

2、時間:主辦方改動時間後,中間有一部分準備的案例沒有時間講了,導致純乾貨呈現,自己都覺得幹,何況學員;

3、着裝:想着要面對家長,就以輕鬆休閒的着裝出現,回看視頻,自己有反思,正裝會更讓人有信賴感和尊重的感覺;

4、狀態:教練型培訓師的狀態還不夠,講着講着就走向傳統型講師的那一套了;

5、儲備:看過的書上過的課全在自己的談吐裏,新的一年需要更多的輸入,也需要更多的輸出。輸入是外知的過程,輸出是內化的過程,缺一不可。


學員反饋:

1、學員滿座,觀察學員在我講課過程中沒有看手機,沒有聊天,全程除一名學員接聽電話離開,沒有學員離開過;

2、互動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很高,除了媽媽們,三位爸爸學員也很投入;

3、課後好多爸爸媽媽圍上來對我表示感謝,誇我講得好(有滿足感);

4、李爸爸從課上的互動來看,我感覺他是參加過管理或者教練相關課程學習的,課後加了微信,確實如此。他評價我的講課很有氣場、邏輯性很強,很有經驗(謝謝李爸爸,我會朝這個方向努力的)。

5、主辦方老師評價是超出預期的好,已經約下一次課了。


謝謝全程爲我攝像、

陪伴我的閨蜜範範

謝謝你給我的鼓勵和中肯的意見!

謝謝主辦方全然的信任!


加油,越來越好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