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情緒溝通”


改變他人看法的前提

一、“對人不對事”並未真實存在,因爲所有的事情發生的背後一定是人的因素造成的。我們日常所說的“對事不對人”,事實當我們對事的時候已經對當事人有強烈的情緒。

二、改變他人看法的底層邏輯:情緒和感覺

說服他人看法的底層邏輯

一、沒有人喜歡被改變

1、我需要VS你應該(選擇權句式)

2、你爲什麼不VS/你爲什麼要(給予選擇權)

二、沒有人喜歡不知情

不知道代表不安全

三、所有人都希望有退路

給予反悔權(七天退換就是把反悔權交到了客戶手中,從而促成銷售)

人的情緒與溝通

一、不同情緒的效果

憤怒:堅持自己、堅守自己

驚訝:產生對自己的動搖

悲傷:幫助你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二、如何拆解情緒

情緒無所謂正負面,而“混亂”的情緒纔是可怕的。聊情緒的過程,可以窺見到不同的人對人生的關注點、側重點。

(例:入職的理性和離職的感性)

三、對問題的理解

1、問題:期待和現實的落差

2、你的問題=別人的解決方案

3、這個問題可以是誰的(換框帶來視角的不同,會帶來更多的問題解決方案)

遵循:生活中誰痛苦誰改變;職場中誰受損誰改變。

四、問題背後的人

1、描述問題的人:主動性、互動性、探索性(白雪公主的婚後生活)

2、故事背後的人:(美劇中的角色動力)

1)-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2)-童年最大的恐懼是什麼?(寫感受)

3)-你覺得自己的性格中,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4)-你非常羨慕別人而自己身上不具備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5)-你總是會因爲性格中的什麼特點而陷入麻煩?

6)-你特別討厭他人身上的什麼性格特點?

“對事不對人”是職場常用句,特別是在很多溝通前都會以此作爲開場,可是事實上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在職場上否定了對方做的事,事實上也否定了對方的“職場人設”。而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情緒因人而起,那麼要觸動對方改變"事",就需要先改變對方的情緒,讓對方感受觸發纔會改變"事"。

職場溝通中,一般情況下如果需要對方改動方案,我們往往會用"你不要這樣做","我需要你這樣做",這個就沒辦法讓對方真正改變,方案改了思路沒改,下一次的行動還是困於老的思維路徑。

因爲1/任何人都不喜歡被改變; 2/說教不能觸發人改變。

那麼我們如何來觸動對方改變呢?給予下屬足夠的知情權,如果是現實情境中,那麼把項目背景、項目關聯方、客戶意圖、關聯方資源等足夠詳盡的資料提供給下屬,給下屬足夠的安全感。因爲任何人不喜歡被改變,那麼要被改變只能是對方自動觸發,這些知情權就是第一個觸動開關;

而觸動的第二個開關就是讓下屬知道按照原來的思路提交方案會帶來怎麼對他不利的後果。觸動改變的不是我的難受帶來的,而是對他不利的後果帶來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