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或许是这四个因素限制了你的理解力

最近接触到两个学生,一个的单词基础比较好,另一个相比之下单词掌握得差一些,但是考试成绩则正相反,单词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在120分左右,阅读题基本上做不全对。单词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却能考到130以上,偶尔还能达到140分,阅读题基本上做全对。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罕见,一个班里面总有一些词汇掌握得很扎实的学生,考不过那些掌握得不太扎实的学生,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思考:考高分到底需要什么?词汇显然不是唯一的因素。

经过对阅读题的对比分析,大致可以确定原因:出错与问题相关语句和段落的理解不够准确直接相关。由此可见,扎实的词汇基础未必意味着良好的理解能力。

那么除了词汇之外——良好的词汇基础肯定对理解能力非常重要,这无需赘言——好的理解能力还需要什么呢?这里涉及到理解的两个层面,一是句子的理解,二是语篇的理解。

对于句子的理解,除了理解每个单词,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语法。句子不是单词的简单罗列,而是单词按照语法规则组成的,所以没有语法知识,就很难真正理解句子,即便是单词基础很好也不行。

对于语篇的理解,除了理解每个句子,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逻辑。语篇不是句子的简单罗列,而是句子按照逻辑关系构成的,所以不理解逻辑关系,就很难真正理解语篇,即便是理解了每个句子也不行。

这样看来,良好的理解依赖单词、语法和逻辑三个要素。

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还有一个隐性的因素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理解,这就是对语言的感知,也就是语感。

一种语言,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总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或让你会心一笑,或让你拍案叫绝,或让你若有所思,或让你怦然心动。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总能让人时时刻刻感觉到,这些或许是一个语言中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对这些东西的感知,就很难说真正理解了语言。

综上所述,良好的理解能力,需要单词、语法、逻辑和语感四个要素的协同合作,仅有扎实的词汇基础是不够的,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意味着理解能力的缺陷,单词基础好的学生考不过单词基础稍差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