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機不要停!》:人生這場戲,一旦開始,便再也無法喊“停”了!

文 | 書影君

當前國內電影市場火熱,衆多投資機構也蜂擁而至。爲了邀請巨星和製作炫目特效,一部影片的投資經常能上億甚至上十億。

觀衆已經對此習以爲常,但還經常不買賬,因爲一些所謂的"大片"水平太差而罵罵咧咧。

2018年,有一部小成本的電影卻收穫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

這部小成本電影,成本究竟有多小呢?

經費靠衆籌,多位演員零片酬出演,服裝是從超市購買,工作人員剪破了染上血漿就算完成。

室內拍攝場景,是導演家自己的房子,甚至就連片中3個月大的嬰兒,也是導演自己的親生兒子。

偏偏這部投資只有300萬日元(摺合18萬人民幣)、沒有一位明星出演的小衆電影,最終卻獲得了日本全國票房前10的佳績,並收穫了累計30億日元票房的超高收益。

這部黑馬影片,就是日本導演上田慎一郎拍攝的《攝影機不要停!》,豆瓣評分8.5。

01

影片的大概內容,就是一個落魄導演,在一處廢棄的工廠內拍攝殭屍片。

因爲演員的表演總是不在線,所以一連拍攝了43遍都過不了關,這讓導演很惱火。

在拍攝休息期間,劇組卻遇到了真正的殭屍襲擊。

當演員大呼小叫地四處逃命時,導演卻扛着攝像機,興奮地大喊"攝影機不要停",然後將影片一鏡到底拍攝完成的故事。

影片的前半部分,觀衆看到的,就是一部低劣廉價的血漿鬧劇。

不但劇情破綻百出、演員演技浮誇,道具服裝也簡陋至極,我好幾次都忍不住要關掉不看了。

可就在影片播放到一半時,故事居然已經結束了,甚至屏幕上開始飄出演職員表。

這是什麼鬼?

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蹊蹺。

你先不要急着罵,接下來,影片的精彩部分才真正開始。

因爲影片的後半段,完全就是前半部分的拍攝花絮啊。

不要小看這些花絮,我就是參照着這些躲藏在鏡頭之後的故事,才終於看懂了影片前半段種種拙劣的破綻。

以及那些破綻背後,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以下有部分劇透,介意者請離開)

02

時間倒退回一個月之前。

靠拍卡拉OK片和電視綜藝情景劇爲生的導演日暮隆之,突然接到了一部影片的拍攝邀請。

這讓他大喜過望,因爲他已經好久沒有受邀拍攝正經電影了。

開始日暮導演還慶幸自己終於時來運轉,但一聽出品方的拍攝要求,他瞬間明白,爲何其他導演不接這部戲。

要求很簡單也很苛刻,影片拍攝過程,要進行30分鐘的同步電視直播,而他拍攝時,要一鏡到底,中間不能停止。

換句話說,這名爲一部影片,實際是一場展現劇組如何拍攝影片的真人秀。

日暮導演確實是在導演影片,卻是對着直播鏡頭導演影片。

這算什麼鬼影片?

日暮導演感覺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斷然地拒絕了。

但是,當看到影片中,有女兒喜愛的小鮮肉出演,又想到自己事業的停滯不前,日暮猶豫再三,還是接下了這部戲中戲。

03

但在接下來的拍攝過程中,卻狀況百出。

劇中總共只有五六個演員,但各個都有狀況。

女一號稍微有點名氣,是一個典型人設清純的花瓶型演員。

一入劇組,她就要求用眼藥水代替眼淚,而且說公司有規定,不能將任何東西噴在她的臉上。

這個要求對於一部血肉橫飛的殭屍片來說,太過分了吧?

但日暮導演卻唯唯諾諾地答應了,還被迫改戲。

在劇中扮演導演的男演員,對詞看劇本不認真,卻一心只想勾引其他女演員。

飾演女一號男朋友的小鮮肉,自恃有思想有演技,處處不聽日暮導演的安排。

他總是提出各種獨特想法,以展示自己的思想深刻,比如殭屍拿斧子砍人不合常理。

飾演攝影師的中年演員,有嚴重的酒精依賴症,一會兒不喝酒就會手發抖,拍攝期間更是喝得酩酊大醉。

飾演錄音師的演員,超級龜毛,說自己只能喝軟水,否則就會拉肚子。

還要求助理詳細告之他,拍攝現場所有的廁所位置。

飾演化妝師的女演員,因丈夫不在家,所以將三個月大的孩子都帶到了劇組。

演員們對詞的現場,一直迴盪着嘹亮的嬰兒啼哭聲。

日暮導演的頭都要炸了。

更爲糟糕的是,就在拍攝馬上就要開始時的那個早晨,扮演導演的那個風流男演員,和演化妝師的女演員,在同一輛車上發生了事故。

劇組工作人員議論紛紛:這麼快兩個人就搞在一起啦?

04

直播馬上就要開始,臨時找演員根本來不及。

情急之下,日暮導演只能親自上陣,自己演劇中的導演。而化妝師這個角色,則由他一直在現場旁觀的妻子來演。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爲現場只有他倆熟悉劇本了!

日暮導演的妻子日暮晴美,其實本身就是一位演員,但她已經很久沒有演戲了。

爲什麼?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相信,因爲她演戲太投入。

晴美因爲一拍戲就會入戲太深,進而會進入一種忘我狀態,甚至脫離劇本開始即興表演。

一次,她因爲太投入角色,把一個摔角演員的手臂扭斷而被劇組開除。

日暮導演也沒少因爲妻子的這個特點而四處道歉。

類似這種深入展現每一位演職員內心情感的劇情設定,還有很多。

日暮導演的女兒日暮真央也想做一位導演。

但她對用滴眼藥水冒充眼淚的演員深惡痛絕,絲毫不肯通融,最終因原則性太強而無法與其他劇組合作。

那位飾演攝影師的演員,因爲酒精依賴而失去妻子和女兒,他總是在戒酒與酒癮之間掙扎。

還有在血漿噴射中終於撕破自己虛假表演習慣的女一號、一心想親自端着攝像機拍攝卻總是被打壓的攝影助理女孩等等。

在《攝影機不要停!》這部影片中,影片劇組中的每一個人,都不再是一個冷冰冰的職業符號,而成爲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他們都有自己背後的故事,或悲,或喜,或無奈。

這,恐怕纔是這部影片真正的魅力所在。

05

每一名觀衆或評論者,可以輕而易舉地,貶低謾罵一部影片。

或因爲水平低劣,或因爲劇情太扯,或因爲小鮮肉演技太差,或因爲導演自甘墮落令人失望。

但一部影片從立項到籌拍,從拍攝殺青再到公映,這中間凝結着無數人的心血。

觀衆在大銀幕上,只能看到演員的表演,但無數幕後工作人員,纔是建造一部電影大廈,最爲沉默而堅實的基座。

對於他們來說,電影劇情扯不扯,小鮮肉演技差不差,和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道具只負責找到符合劇情的物品,美術只負責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場景。

場記、煙火、燈光、錄音、攝像、特效等等各個工種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在自己職業要求內敬業地完成工作。

或許觀衆可以罵一部影片爛,但不代表這些幕後工作人員的工作爛。

在《攝影機不要停!》這部影片中,我真實地看到了各個工種的工作人員,在攝影機鏡頭之外,如何低頭彎腰、拼命奔跑、連滾帶爬地配合着演員。

只爲拍攝不出紕漏,只爲那個"只要開始拍攝就不能停止"的要求。

人之所以區別動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能將其他物種遠遠拋在身後,就是學會了分工協作。

衆多陌生人,爲了一個虛擬的想象共同體,走到一起,在各自的特長領域內勤奮工作,並最終凝結成一部展現於世人面前的完整作品。

當我們真正明白一部影片,是由衆人勤奮與智慧凝結而成時,批判起來,或許會稍微言語謹慎、認真負責一些吧。

一切原諒,皆因瞭解。

正如這部影片,開始我以爲是低劣的殭屍血漿片,接下來以爲是幕後拍攝花絮集錦,最後才知道,這其實是一部滿含溫情和熱血的勵志片。

我的情感走向,也被一羣狼狽的劇組人員有意無意地牽引着,在破綻百出、狀況不斷的拍攝過程中,由罵而靜,由靜轉哭,完成了一次情感的漂流之旅。

06

影片的最後,因爲攝影搖臂的意外損壞,原計劃最後一個需要在4米高空拍攝的鏡頭便無法完成。

日暮導演急的抓耳撓腮,四處亂竄。

因爲只有在高處,才能完整拍攝到地面上的那個血咒,這才能解釋整個劇情啊。

製片人笑了笑,毫不在乎地說,"算了,不要太講究了,這是直播節目,只要能順利完成拍攝就行了。"

日暮導演大吼到,"這怎麼行,終歸會有人看到這部影片的啊!"

那一刻,一個對自己作品負責到底的導演形象躍然而出,感人至深。

所以,觀衆在最後看到的,就是一個會引來不知情者責罵、搖搖擺擺逐漸升高的鏡頭。

而從另一個角度,我們才能發現,那是所有劇組人員人摞人,如同疊羅漢一般硬硬地搭成了一個人形金字塔。

金字塔的最上面,是日暮導演的女兒,騎在父親的脖子上,手舉着攝影機,搖晃且艱難地完成了拍攝。

這場戲,對我觸動尤其大。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劇本。

有的精彩,有的平凡,甚至有的糟糕,而我們就是這個劇本的導演。

作爲導演,我們不能因爲自己的人生是一部沒人在乎的戲,就自暴自棄、隨波逐流、湊活了事。

因爲這場戲,是我們這一生,唯一的一部作品啊!

07

《攝像機不要停!》這部小成本黑馬影片,用一個結構特殊的戲中戲中戲,把一部粗製濫造的殭屍短片,它的幕後拍攝過程真實展現出來。

附帶添加了導演、演員、劇組成員的真實人生和熱血勵志元素。

這種分不出是戲裏還是戲外,正片還是花絮的影片,這種亦真亦假、亦實亦夢的觀影體驗,不就像極了我們的人生嗎?

我們每一天,都在撰寫着自己的人生劇本。

我們自己,就是這個劇本中的唯一主角。能否寫好劇本,演好人生,全在我們自己的選擇。

無論人生境遇是風光無限,還是狼狽不堪,無論劇情如何魔幻,如何不合常理,我們都只能硬着頭皮、咬緊牙關,一直演下去。

因爲演出一旦開始,便再也不能喊"停"了!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莫過於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