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懷抱希望,尋的是那份歸屬

01

剛走出電影院,《流浪地球》的劇情依舊停留在腦海裏。從大年初一到現在,這部電影的各種報道幾乎是衝擊着我們過年的朋友圈。有人說,它是今年賀歲片的黑馬;有人說,吳京通過這部電影再次證明了他的眼光;有人說,誰說中國不能拍拯救地球的科幻大片,這部流浪地球讓很多歐美國家打臉了……於我看來,這裏面還有一份屬於我們中國人的情懷在。

認識劉慈欣,是從那部叫《三體》的書。我很認真地看完了三體的第一,第二部,第三部還在看中。還記得當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看完它的第一部書的時候,當時的感覺就是太燒腦了。先不說想象力的偉大,裏面更是滲透了各學科的知識。若是當初初中高中各學科沒有平衡發展,很可能完全看不懂它在說什麼。《流浪地球》的書籍版我沒有看過,我只知道,當初在看《三體》的時候,曾經想過,如果它被拍成電影或是電視劇,簡直太偉大了,如今,真的出現了屬於中國人的《流浪地球》了。

《流浪地球》的開始便是因爲太陽的老化,在若干年後將會危及到我們地球人的生存。所以人類傾全球之力推動地球偏離原來的軌跡,走向外太空,依附於另一個行星運行,因而實行了“流浪地球”計劃。電影呈現給我們的是計劃實施了很多年後的地球人類的生活。作爲地球的年輕一代人,他們生活在地球的底層,他們也都會地球的表面充滿着好奇。所以,劉啓和韓朵朵來到了地球表面。

從未見過地球表層的他們,甚至不知道艙門打開的瞬間溫度會驟降。地面上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是被冰封,那些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地方,都只是變成了地圖上的一個座標。那些曾經真實存在於回憶裏的店面都已變成了寒冰之下的冰巢。曾經很多人心中的家,其實不存在了。

原本對於劉啓和韓朵朵來說只是一次探險,結果因爲地球接近木星,木星的吸力改變了地球的運行軌跡,地球很快會撞上木星,然後瓦解於整個宇宙之中。所有地球上的一切也將會消失。剛好這個時候地球上的助推裝置全部發生故障,救援隊需要做的事便是把火種送到各個發射站,拯救地球的命運。


02

電影講述的便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遇見的一切。突然的天災,人類的應變之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變化,一個人從無知到充滿責任感的蛻變,人類性格多面性的展現…….在這場天災之前,一覽無遺。就像韓朵朵的老師曾經問:“希望是什麼?”那個沒有閱歷的她會對同學的回答“希望,是如鑽石般珍貴的存在”嗤之以鼻。可是當她正面去經歷天災帶給我們的一切之後,她真的相信,在這個時代,只要有希望,比什麼都珍貴。

畢竟若是連希望都沒有了,那還有什麼值得相信呢?當空間站無力迴天準備放棄地球的時候,當它以廣播的方式讓所有的人回家,當它告訴人們回去抱一抱我們的親人的時候,那個時候便是認爲不管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的時候。所以,絕望比地球的毀滅更可怕,因爲它在地球滅亡之前就吞噬了人類。一些人選擇了自殺,一些人帶着茫然在地面上狂奔,一些人把這種無助發泄在人與人之間。

電影中出現的很多東西,包括衣服,頭盔,車輛,各種裝置,其實看得出都是高科技的產物。雖然在安全層裏生活的地球人類把那裏依舊裝修成現在的樣子,但畢竟不是我們現在的星球。在大自然面前,在很多設備機器面前,甚至在整個宇宙之中,我們人類就是那麼的渺小。電影也是從多個方面把這層意思表達出來。於太空之中,於地震面前,於拍攝的角度,其實看得出這層意思的表達。

是的,在很多東西面前,我們人類便是如此的渺小,小到大自然的一個噴嚏就可以讓我們不存在了。可是最終,我們想要改變我們被滅亡的命運,我們再沒什麼可以再失去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擁有的便是——希望。在希望的鼓勵之下,我們學會了不放棄,學會了勇敢,學會了相信。最終,我們改變了那個被機器人電腦計算出來的命運。但是,我們付出了很多,失去了很多。每一場劫後餘生都是上天的厚賜。


03

《流浪地球》展現的是人類在面臨地球無法在太陽系生存的現實出現後,人類採取的自救的行動。其實,這本身便是展示了人類身上積極能動性。這在我們中國人的很多文化信仰中都有提到“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

從電影呈現的很多場景中,我們看到的地球環境惡化之後的種種場景。就像劉啓的姥爺說的:“在他們的那個年代,沒有人會去關心太陽,大家只關心一種叫錢的東西。那個時候他沒辦法賺很多錢,但是依舊活得很開心。特別想念的便是,老婆親手煮的那一碗麪。”

其實,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實在無法想象,地球變成電影中那般的樣子。當景點不再是景點,當湖泊不再是湖泊,當熟悉的一切都不復存在了。我們就沒剩什麼了。哪怕到時候團結了所有可以團結的人,我們哪怕到時候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不再爭奪,我們所做的事情不過是被破壞之後的修補。

若是沒有家,到哪裏都是流浪。姥爺選擇在以前的家鄉死去,鯨魚冒着危險也要游回來,空間站上的人員帶着使命在執行任務,也是希望這有朝一日可以迴歸地球。其實,每個人都對屬於我們的歸宿有着一種歸屬感。哪怕我們身處各種絕境,失去了所有,只要你的內心知道你的歸屬在哪裏,我們便會變得堅強,生生不息。

其實,我不怎麼看科幻片,特別是災難型的科幻片,不管結果是什麼,這中間我們都會體驗到一種情緒便是絕望,太多的絕望會讓人覺得壓抑。特別是很多歐美大片,最終看完的結果便是什麼都沒有了。當然拍攝的技術是讓人覺得佩服的。

還好,《流浪地球》的結局,地球活下來了。只要活着,那便是生生不息的希望所在。只要有希望,纔有各種可能。而在很多絕境中,或許我們選擇放棄更容易,但是更多時候,我們還是會選擇拼盡最後一口氣,哪怕是改變兩大行星相撞這種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爲的其實就是那份屬於我們人類自己的歸屬。當空間站在無法改變兩大星球相撞的結果,電腦選擇放棄整個地球,帶着人類的基因繼續在太空流浪,爲的是保存人類這一物種,可是,就像人類說的,沒有了地球,人類還有什麼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