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喜劇之王》:失敗不值錢,成功映襯下的失敗才值錢!

原創 | 書影君

01

看名人訪談類節目多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一個成功人士年輕時,遭受過的輕視、坎坷、侮辱、挫折,在他功成名就之後回憶起來,總覺得格外珍貴。

這種在名人光環下呈現出來的磨難,會令觀衆感覺又勵志又唏噓不已:"看看人家當初遭了多少罪,纔有了今天的成功。"

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覺。

每個人一生都會遭受到很多挫折。只不過大多數人一生平凡,所以當年遭過的罪、受過的歧視,沒有人在乎罷了。

即便他講給兒孫子女聽,孩子們估計也都是耳朵聽出了老繭,不耐煩了。

所有經受過的苦難,只有在成功的聚光燈下,纔會發出耀眼的光芒。

失敗不值錢,成功照耀下的失敗,才值錢。

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例子,就是周星馳。

02

星爺早就功成名就,天下皆知。

所以他早年跑龍套的影視劇,總會被影迷翻出來感慨,還會順便雞湯兩句:"星爺當年也跑過龍套,看來只有遭別人遭不了的罪,才能享別人享不了的福啊。"

星爺顯然也深有體會,所以在他一堆的經典電影中,無論是《大話西遊》還是《食神》,無論是《功夫》還是《少林足球》,無一例外都是講述一個小人物受盡歧視和凌辱,最終得道昇天、一鳴驚人的勵志故事。

當昔日看不起他的人,紛紛跪倒在他面前時,星爺替自己,也替熒幕前無數屌絲青年,完成了一場痛快淋漓的精神復仇。

這種屌絲逆襲的影片,之所以受衆廣泛,人人愛看,就是因爲它擊中了大多數普通人內心最柔弱的地方。

人人渴望成功與出人頭地,但大多數人註定一生默默無聞。奮鬥之後卻依然沒有收穫,普通人便需要一些精神慰籍。

星爺的影片以及背後他自己真實的勵志故事,爲無數普通年輕人指引出一條通向成功的光輝道路。

也爲他們曾經受傷的心靈,帶來了星爺式的自嘲自黑,以及心靈撫慰。

星爺是真的迷戀自己受過的傷,以及迷戀這種曾經的苦難帶給自己的心理舒適感。

所以,在他那部最具代表性的《喜劇之王》誕生20年之後,他又爲觀衆帶來了《新喜劇之王》。

只是這部影片在大年初一公映之後,許多包括星爺影迷在內的觀衆卻大呼失望。與老電影相同的情懷、相同的橋段,都讓觀衆有一種炒冷飯的感覺,

所以這部《新喜劇之王》豆瓣評分很低,只有5.8分。

不過,我看完影片之後覺得,星爺沒有炒冷飯,沒有繼續爲觀衆營造一個屌絲逆襲的美夢。相反,這一次,他親手將這個美夢戳破了。

03

如夢,一個追尋演員夢想的普通年輕女孩。

在那座全國聞名的影視城裏,有無數個青年人懷揣夢想,在這裏奮鬥打拼,也有無數年輕人拖着傷痕累累的身軀,黯然離開。

這些年輕人,在現實中有一個綽號:"橫漂"。

2015年爾東昇導演拍了一部影片《我是路人甲》,就真實地反映了幾個年輕人在橫店追夢的心酸故事。

如夢是一個相貌普通、身材普通、皮膚普通、性格也普通的女孩。

她唯一的優點,就是對於表演的執着與癡迷。

看到街上靠在寶馬車頭前哼唧的老大爺,如夢以爲是碰瓷的,就蹲在一旁教人家演技,怎麼表現痛苦、又如何呻吟。

能讓她參與演出的角色很少,不外乎如下幾種:死人、雕塑、羣衆、替身。

這些,都是不需要演技的角色,非但沒有一句臺詞,甚至都不需要露臉,更像是一個道具。

如夢每天拼命尋找着每一個可以表演的機會,但也受盡了挫折和侮辱。

本來整容後去應試白雪公主的角色,卻糊里糊塗當了巫婆的替身,被七個小矮人提着板凳瘋狂羣毆,被打的鼻青臉腫。

本來飾演個羣衆,卻被倒吊在樹上,半天都沒有人來理她。

本來扮演個死人,卻被扔在泥坑裏40分鐘沒人管,人都凍僵了,被工作人員揹着纔出來。

本來想爭取一個演員的角色,卻被四個小夥子擡着扔在了大街上。

即便遭瞭如此多的罪,但大大咧咧的如夢,還是對錶演充滿癡迷。她時刻手捧着那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寫的《演員的自我修養》,細心將每一個自己參與的角色認真揣摩。

比如演死人,如夢認爲,對於一個演員來講,死亡是一種有趣的情境。

這完美重現了星爺在《喜劇之王》中飾演的尹天仇這個"死跑龍套"的敬業精神。死人,也是有許多種死法的。

不論是羣頭,還是導演,對如夢這種"死跑龍套"的羣演很討厭,"演個死人還那麼多內心戲,有多遠給我滾多遠。"

04

馬可,一個已經過氣很久的明星。

一個拍三流影片的劇組,出於成本和麪子,請他來演一部不入流的童話恐怖片。

馬可搞不清自己的現狀,依舊耍大牌發脾氣。自己記不住臺詞,還總是斥責導演,甚至代替導演給其他演員說戲發號施令。

落魄者最看不起的,就是另一個比他還慘的落魄者。

過氣的馬可在片場被跑龍套的如夢無意中冒犯,大發脾氣,對這個女孩又踢又踹、又罵又損,極盡侮辱。

劇組在忍無可忍之下,惡搞了馬可。

導演騙馬可說如夢被他欺負之後上吊了死了,並讓不知情的如夢扮演女鬼,去找馬可,直接把馬可嚇得尿了褲子。

更倒黴的是,馬可尿褲子的情景還被人拍成小視頻,發佈在了社交媒體,令他尊嚴盡失。

一個人最可憐的地方,就是搞不清自己的現狀,沒有自知之明。

05

在追尋心中夢想的坎坷道路上,如夢不但遇到的是導演、羣頭、其他演員、甚至發盒飯的工作人員的輕視侮辱。

就連她的父親,也總是惡語相加地怒罵她。

父親的口頭禪,就是罵女兒"爛泥扶不上牆",認爲她異想天開,不當律師要當什麼演員,丟人敗興!

但其實,刀子嘴豆腐心的父親,又是那麼心疼自己的女兒。

在片場看到工作人員欺負女兒不給她盒飯,老父親用酒瓶砸自己的頭,嚇得對方趕快給女兒送去盒飯。

如夢在狼狽不堪的生活中,唯一的精神慰藉,就是她的男朋友查理。

這個滿嘴甜言蜜語,爲她彈琴唱歌的油頭粉面的男人,每天都會用激動人心的雞湯口號給如夢鼓勁加油。

如夢愛查理,甘願把自己掙的錢都交給他,積攢到他倆的結婚基金裏。

當查理說要搞大生意而缺錢時,如夢甚至騎着電動車送外賣,就爲多掙一些錢給他。

故事發展當然可想而知,查理這個負心漢捲走瞭如夢的每一分錢,另尋新歡,被如夢發現後,還厚顏無恥地說,他只是一個提供服務的人罷了。

因爲查理的背叛,已經疲憊不堪的如夢,終於被徹底擊垮。

她神情恍惚地騎着電動車,逆行在車流如龍的街道上,大雨磅礴中,摔倒在汽車的刺目燈光前。

司機扶起如夢,問她是不是在拍戲。她恍惚地回答,“我沒有拍戲,我醒了。”

06

如夢終於如夢方醒。她放棄了自己不切實際的幻想,黯然離開影視城,回老家安心開起了網店。

命運卻總是愛捉弄人。

因尿褲子視頻意外走紅的馬可,重新回到了演藝圈明星的聚光燈下,再次走紅。

他在記者採訪時,由衷地感謝當初那個嚇得他尿了褲子的女孩,儘管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

故事的結局,看似很符合春節歡樂祥和的氣氛。

如夢因爲馬可的通知,有幸參加了周星馳導演新片的選角,並順利入選。

一年後,她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成了萬衆矚目的名星。當初那些曾經鄙視過她、侮辱過她的人,卻都高攀不起她了。

當有粉絲崇拜地詢問如夢,如何才能獲得成功時,如夢說,"只要不投降,就是勝利。"

看到這個大圓滿的結局,是不是覺得特解恨特痛快特來勁特狗血?但也特不像周星馳?

沒錯,這個結局也是觀衆吐槽最多的地方。因爲它和周星馳的風格太不像了。

07

不過,也有腦洞極大的網友,經過細緻分析認爲,這個影片結尾細思極恐。

影片從如夢被男友拋棄,騎電動車在大雨中發生車禍後開始,就已經是一場幻境了。

備受挫折磨難的如夢,並沒有實現她的演員夢,因爲她已經在那場車禍中死了。

馬可在給如夢頒獎時曾說過,"人生就兩個字:如夢!"

星爺用一個童話般溫暖的結局,掩蓋了那個千瘡百孔、狼狽不堪的殘酷生活。

影片最後20分鐘,那一年時間內如夢的經歷,只不過是一場幻境罷了。

爲什麼在頒獎典禮上,沒有交待如夢究竟憑藉哪部影片獲獎?

爲什麼在頒獎典禮上,只不斷播放如夢當年無數跑龍套和當人肉背景時的心酸畫面?

這樣一種結局如果成立,瞬間會把《新喜劇之王》這部沒有新意的炒冷飯之作,提升了一個層次,也符合星爺那笑中帶淚的冷峻幽默風格。

我覺得,只要影片沒有明說的,觀衆都可以發揮想象,盡情解釋不同的劇情,只要可以自圓其說,都沒問題。

這也是一部好影片的魅力所在。它可以把劇情做到極具開放性,觀衆每一次對於劇情的分析和解讀,其實就是對於這部影片的再創作。

這樣的創作中,包含了每一位讀者對於人生的感悟和理解,其實已經和影片導演無關了。

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08

我認爲,星爺在用這個意味深長的伏筆,戳破了由他在20年前,在那部《喜劇之王》裏編織的夢境:小人物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終究是一個夢罷了。

哪裏有那麼多屌絲逆襲?哪裏有那麼多夢想成真?小人物的成功,放在一個大環境裏是必然,而放在個體身上,只能是偶然。

就如同100萬人,同時在100萬份彩票當中,抽取唯一的大獎。

對於整個彩票大盤來講,有一個人抽中大獎是必然的,而對於那個抽中大獎的幸運兒來講,他的成功卻是偶然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聰明的人,會對命運中的偶然性充滿敬畏,不輕視那一百萬分之一的幸運。

而傻瓜呢,只會把運氣當作必然,強調一切成功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這樣的雞湯很好喝,但卻會害人。

從1999年的《喜劇之王》,到2019年的《新喜劇之王》,從英俊瀟灑的星爺,到滿頭白髮的星爺。這20年,不長也不短,足夠一代人的更替。

星爺衰老了,星爺當年的粉絲也成熟甚至油膩了。而90後、00後的新人類,開始成爲電影市場的主力觀衆。

這些用微信、玩王者榮耀、看抖音成長大的孩子們,還能看懂這個滿頭白髮的星爺的故事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