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吵了!這纔是打開《流浪地球》的正確方式

《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線,一張電影票至少九十元起,我不捨得買。一直忍到正月初七早上,我纔買票進了電影院觀看。

《流浪地球》是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很多人爲此感到驕傲。但是,隨之問題也來了:如果單純、儘可能客觀的電影的角度看《流浪地球》,你會打幾星?(滿分五星)

我認識的一些朋友,大多是男性覺得五星是必須,二刷、三刷《流浪地球》是正常的。我理解《流浪地球》觸發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還有《流浪地球》作爲中國首部科幻電影,能拍到如此的高水平,相當了不起。但是,這些並不能讓我們對《流浪地球》存有硬傷視而不見啊。

因此,我和朋友們在網上吵了一個上午,最後也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第一次!朋友之間爲電影而爭辯,各不服輸。也許,我們應該尋找另一種打開《流浪地球》的正確方式。

煽情VS情感的剋制

我自己坐在電影院觀看《流浪地球》時,數度哽咽,尤其是最後聯合政府放棄拯救地下城的人類時,絕望的情緒縈繞心頭。坐在我左手邊的一個女孩子,我的眼睛餘光看到她用白色的紙巾拭淚。

劉啓依次失去了世上最親的人:媽媽、姥爺,還有十多年未見面的爸爸,韓朵朵失去了父母和養育的爺爺,王磊失去了妻女和隊友……死亡隨時降臨,我們的親人不斷地與這個世界訣別。這個勾起了很多人失去親人的痛苦,但這還不夠,我們最後失去的是整個家園和人類的希望。老實講,看《流浪地球》時心情有點沉重和壓抑。

相比之下,反觀好萊塢科幻大片,比如《星球大戰》、《復活者聯盟》《碟中碟》等。他們對個體生命的珍惜和尊敬之餘,有人負責耍帥,有人負責幽默,整個影片看下來非常的輕鬆。

因此,從情感的角度講,《流浪地球》有着太多中國家庭的溫情與柔軟了,也許有人會說“太有中國味了”。但是,如果這部片子拍得和好萊塢大片一樣的剛硬、幽默,有人又會說“太國際了,缺少中國本土的人情味”。因此,我得出的結論:喜歡煽情繼續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誰也不要強迫誰改變立場,就這麼簡單。

剪輯的問題VS劇本的硬傷

《流浪地球》總長125分鐘,前40分鐘的敘事不緊不慢地鋪墊,但是到了王磊一行人運送火石路過上海,韓子昂犧牲後的劇情,節奏明顯加快了,還有好幾個疑問:

比如,劉啓爲什麼一定要帶着韓朵朵到地面?

比如,王磊隊長爲什麼說他的妻兒不能白白犧牲?

比如:剛子哪去了?

這個看到網上的消息說,《流浪地球》刪除了三十分鐘的戲。這個就很好地解釋了電影裏傳達信息的空白了,後面的劇情也就合理了。

至於我和朋友爭論的焦點,在於我認爲《流浪地球》的剪輯不夠好。《無間道》三部曲,本來只想拍一部,結果拍了兩部,剪了有邏輯的三部電影,這個剪輯才叫完美呢。

我的朋友則認爲《流浪地球》的劇情沒有完美地銜接是劇本的關係。好了,事實證明不是。

集體主義VS個人英雄

我沒有看過《流浪地球》的原著,但是從劉啓出現在屏幕,我就知道他是主角了。可是,縱觀整部《流浪地球》電影,劉啓更像是一條主線,串起整個電影的情節。真正拯救地球是像劉培強、王磊、劉啓、李一一等成千上萬的人,是各個民族、各個國界、各種膚色的人一起拯救了地球。

《流浪地球》強調是人類共同拯救了地球,這個可以看成是一種集體主義的體現。

相比之下,好萊塢科幻大片都是個人英雄拯救了地球甚至銀河系,比如有超人、蜘蛛俠、鋼鐵俠、綠巨人等,即使是《復仇者聯盟》也是要重點突然個別英雄式人物。

集體主義也罷,英雄人物也罷,這個是屬於價值觀的範疇,沒有什麼好爭議。你認同也好,不認同也好,無損《流浪地球》是一部好電影。

除此之外,《流浪地球》的背景音樂有很強的情緒感染力和帶動力,相當厲害!但是,如果《流浪地球》拍第二部的話,那麼我希望郭帆導演的場面調度能力能有所提升哦,拍出更有質感的畫面。

大約就說這麼多吧,我和朋友爭辯了一個早上,誰也沒有說服誰,卻催生了我寫這篇文章的想法。哈哈~


原創文:靈林玖玖,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