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D2-了解孩子

2、了解孩子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动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动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激励孩子有效合作的心理学技巧:

1、孩子对归属感有强烈的需求。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就用各种方法确定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比如博比踢椅子,他从尝试和错误中学习。

2、孩子是如何观察和思考的。孩子会观察,但对观察到的情况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解释。书中举例了一个孩子因家中另一个孩子的出生而出现的退行行为,这背后其实是为了引起关注和获得地位。同时,另一个举例揭示,平等的夫妻关系,而非一方向一方示好的夫妻关系才能带给孩子正确的成人关系启蒙。

3、孩子的内在环境和外部环境。孩子会依据生活中的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据此找到行为方向。孩子要走出自己内在环境的困境,需要有自我动力也需要家长的激发和鼓励。而外部环境的三个因素将影响孩子性格特质发展:

1)家庭氛围。孩子通过与父母亲的关系,体验整个社会关系。父母关系是合作的,孩子更容易与人合作;而当父母关系是敌对的,则孩子间也容易产生这样的情况。孩子呈现的就是家庭的情况,当然同一个父母的孩子也会也不同的呈现,这就是因为第二个原因。

2)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家庭星座类似家庭系统排列中的出生顺序,新生儿众星拱月的地位会被后出生的孩子替代,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性格发展也会有不同的走向。多子女父母的平衡术确实是种技巧。

书中例举的多子女情况非思常细致,对于独生子的解读则诸多负面,作者写道“独生子的情况是一种困境,这是个活在大人世界里的孩子,仿佛是被巨人包围的小矮人”。

孩子的行为只是展露的冰山一角,而控制这些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则需要父母关注,当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就更容易站在孩子的角度同理孩子。

3)训练孩子,我们是用自己以为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这些训练是否是孩子需要的呢?

4、孩子是如何做出反应的。“孩子不是橡皮泥,而是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和大人有同等的力量,建立与他人的关系。”(这句话我很喜欢,所以摘下来了)

文中举例独生子基思的故事,很有参考意义。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有可能和在学校的表现完全不同,因为在家里他面对的是大人,他享有特殊的地位,而在学校,他面对的是和他一样的同龄人,当独生子女又没有过多的与同龄孩子交往经历,那么在学校人际受挫的概率就会更大,这个时候需要关注孩子心态,引导孩子走出困境。

这几天七悦小朋友遭遇到一个大挑战,她在节前的班级口算测试中,速度垫底。这段时间,班干部竞选铩羽而归,加上这次的口算速度垫底,她的自信心很受挫。对于口算这件事,从来没有在家里进行过刻意练习,导致了小朋友的速度一直都偏慢,但这次垫底的速度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假日三天,爸爸的艇长、机长练习,让孩子找到了一点点自信,但速度确实仍不理想。

尽管在班级家长中自己还算淡定,但是到校接孩子,老师和你描述孩子在班级垫底的情况,确实是非常考验妈力的。那天回家自己很生气,我觉察自己的生气不是来自孩子的口算速度,而是我的孩子怎么可能口算速度垫底的,这就把孩子和我绑在了一起,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

七悦这个家里生活在巨人中的独生子女,目前面临的现状是:当她去学校时,因为她的运算速度、运动能力不及别的小朋友,也在复蹈家里的情况。想到这点,我庆幸家里还是有给她足够的温暖和爱,很多鼓励极少打击。

尽管三天不能让孩子口算速度上一个台阶,但我相信有方法,加上给她一点时间,口算速度孩子完全没有问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