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上的宋遼夏金-再讀《刀鋒上的文明》

帝王的歷史,是用獻血寫成的。

01

印象中的宋朝,繁榮富強。

岳飛(抗金)、楊家將(抗遼)名將疊出,蘇軾、柳永文采四溢。

評書藝人的口中,宋朝雖受外侵,但舉國依然都想如岳飛那樣精忠報國。

夢中的古代,就是宋、明那樣,男長袍書法、玉樹臨風,女羅裙朱佩、眉眼清秀。

甚至不願面對清朝反覆被人欺辱的歷史真相,寧願陶醉在評書中的印象帝國。

再讀這本2006年寫成的通俗版宋史-《刀鋒上的文明》,讓我面對歷史真相目瞪口呆。

02

歷來中國外儒內法,滿口仁義道德那時給書呆子和百姓看的,實際上法令嚴苛,涉及政治原則,溫情面紗當即撕去。

宋得天下,也毒殺多國後主;遼金夏的權力搖擺,更是血雨腥風,經常是斬草除根。

在五代十國,出身帝王家,也是悲慘命運的根苗。

03

沒想到的是,岳飛是政治上的白癡、寇準是奢華土豪、王安石偏執冒進、李綱志大才疏......

反過來,蔡京書法一流,童貫高大英猛,秦檜擅情商一流,還有王倫、潘美等竟也多有可圈可點之處。

如果從政治來講,厚黑是潛規則,取得勝利就要不斷厚而無形的黑亮、殺人不見血的心腸。

權力的交替歷來就是伴隨血雨腥風,充滿險惡。

在現實面前,是像韓世忠那樣急流勇退,還是如岳飛一樣愚忠獻死。

04

這種歷史一路讀來,知道中國晚清面臨西方挑戰的矛盾心情。

漢、唐、宋、明,外來侵略基本是軍事上的,中原文化領先,同化功力一流,至今已成“”中華民族“”,契丹國主也以能寫漢詩詞爲榮。

而面對開放的外部世界,清朝的自大到自卑,原因不只是經濟落後、體制落後,就連文化(儒家)也不佔優勢。

法家打天下,儒家治天下。

現在所謂的中國式管理哲學,處處充滿着悟道似的個人智慧。

但是,因人成事,也因人費事。

05
七律·讀史雜感 (修改於2019年2月)

刀鋒戰事頻繁傳,宋遼金夏齊未閒。
早知留史如此話,何不苟且度餘殘。
政治殺戮不眨眼,激情冷酷無遮攔。
常思修儒需努力,可知用世處處難。
明哲退卻要保身,怎奈追尋世界觀。
學習尚需多思辨,鸚鵡學舌不得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