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油膩的中年男人,拍了一部油膩的紀錄片,豆瓣居然高達9.4!

文 | 書影君

01

還記得幾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舌尖上的中國》系列嗎?這部美食紀錄片,不但讓觀衆領略到了中國美食的誘惑,還獨創了一種“舌尖體”影像風格,以飽含感情色彩的文字,爲食物籠罩上一層人文主義的色彩,向觀衆娓娓道來那煙火氣十足的平凡生活。

《舌尖》系列第一、二部的總導演陳曉卿,歷時四年,終於攜帶着他加入騰訊後的新作《風味人間》回來了。

在這部最新的美食紀錄片中,依舊飽含着一個資深吃貨對美食的濃情蜜意,依舊是一部完美主義者追求極致視覺體驗的經典作品。

這不,剛剛播放了第一集,豆瓣評分就已經高達9.4分了。

02

導演陳曉卿,他可是個地道的吃貨。

在關於他的文章裏,以及他自己的微博中,隨處可見他遍尋大街小巷找尋美味、推薦美味的故事。

很難想象,一個不熱愛美食的導演,如何拍攝一部關於美食的紀錄片。

只看完第一集,我就被深深地感染與震撼到了。

誰說中國人沒有工匠精神?

在這部紀錄片中,無人機航拍、微距攝影、高速攝影、水下攝影等拍攝技法一齊上陣,影片的每一幅畫面,都美輪美奐、精緻考究,隨便截屏一張都可以當做屏保。

細心的話,你還可以發現影片中的每一幅畫面,導演對構圖的要求都是及其講究的。黃金分割比例、對角線、鐵三角等等構圖原理的嫺熟運用,顯示出陳導對於畫面審美的嚴苛要求。

更不要說紀錄片的主角—美食了。

03

我說這部紀錄片油膩,這可一點兒也不誇張。

你們要不信,就先感受一下第一集《山海之間》中,在字句之間都充盈着油乎乎感覺的旁白解說詞吧。

山地放養的阿勒泰大尾羊,肥腴的脂肪下,肉質極爲細嫩。

當年生的羔羊,肉質幼嫩酥軟,油脂豐沛,濃香清甜。

刀鋒過處,張力十足的油脂迎刃綻開,綿密濃烈,餘香滿口。

油膩的解說詞,配以微距、高速鏡頭拍攝的美食特寫,字詞所到之處,遍地油脂,鏡頭掠過之地,滿屏油膩。

你就說油不油?油不油?

如果不是一個對美食充滿極端熱愛的吃貨,又如何能飽含深情地拍攝出這種紀錄片呢?

04

在這部新作品中,導演陳曉卿的視野,從國內走到了國外。

在以食物爲主線的背景色之上,探尋着人類繁衍生息的祕密,以及人類遷徙與食物的關係,儼然是一部美食版的國家地理節目。

從安徽南屏村的火腿,到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火腿。

從江蘇太湖的大閘蟹,到荷蘭艾瑟爾湖的大閘蟹。

從甘肅黃土高原的洋芋攪團,到法國的瀑布土豆泥。

相同的食物,伴隨着人類繁衍生息的足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演化變遷、東西流轉。

05

在探討食物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方面,《風味人間》也找尋到了獨特的視角。

從四川瓦屋山挖冷筍的老夫婦,到新疆巴楚在沙漠中找尋巴楚蘑菇的小兩口。

從新疆阿勒泰驅趕羊羣轉戰牧場的牧民兄弟,到臺灣成功港捕撈立翅旗魚的鏢魚手父子。

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人與人的關係愈發緊密,情感愈發綿長。

食物對於人類的重要意義,不僅僅體現在生存方面,更體現在生活方式,以及情感交流上。

06

正如同第一集結束時的解說詞:環球同此涼熱,邊界逐漸模糊。

地球上多元的風土,依舊定時守信,孕育出多彩的食物,以古老的方式,靜默的力量,幫助我們,在日趨雷同的日常生活裏,辨認對方,看清自己。

要想感知一個羣體的歷史,感知一個羣體的習俗,感知一個羣體走過的路以及將要走的路,就從瞭解他們的食物開始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