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D5-惩罚与奖赏 D6-利用自然合理逻辑结果

D5

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

惩罚和打骂--实际是为了缓和或掩饰我们的失败感。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家长无能为力的表现,而孩子是敏锐的,某些时候,他也希望得到这样的后果,就像看戏一样。

奖赏也一样。

七悦曾经和我提出过做家务得到奖励(比如收拾碗筷得到1块钱),被我拒绝了,我说:”这不是爸爸妈妈的工作,这是我们一家人的工作。如果这需要付钱的话,那妈妈做饭你付多少钱呢?爸爸每天送你上学你付多少钱呢?“

小家伙想了想,帮我收拾了碗筷,之后再没有提过做家务付钱的事。

之后在一次家庭会议中,我和爸爸商量了以后很隆重夸张的对七悦帮助家里收拾碗筷和洗碗、自己叠衣服的事情进行了鼓励,她还把这事写进了自己的作文。

确实如书中所写,奖赏不能给孩子归属感、赞美也同样(这和正面管教中表扬和鼓励的区别是一样的)。

奖赏和惩罚的结果是:这事如果没有给我任何奖赏,那我就违抗他们;如果他们因此惩罚我,我就去反击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

满足感需要通过贡献与合作得到,通过奖赏赢得孩子的合作,是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得到的基本满足感。


D6

惩罚与奖赏无效,那我们就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这对孩子来讲是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

事实上,寒假快结束时,七悦还有好几张口算题没完成,叫她赶紧完成,她的回答是这些题太简单了根本没兴趣做。在答应去完成以后,1个半小时过去,正常30分种完成的3张口算题只完成了大半张,当时我很生气。看到这一章,其实没完成作业的后果是她要承担的,而不是我要承担的。一年级的学生,如果有这样一次教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书中写道:我们没有权利替孩子担负责任,也没有权利替他们收拾残局,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事。

读这一章最大的感受是关心则乱。家长的生气、愤怒等等的原点就是仍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这些背后是”不信任“。而孩子是敏感的,当他意识到他自己不用负责的时候,他会不断挑战家长的底线,此时,家长要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一种大考验。

合理结果是需要家长转变思维的,这个转变需要练习,因为这个已经不是我们惯用的习惯模式,而是”第二习惯”。

读这一章的时候,强烈感觉可以和《正面管教》一起读,从《正面管教》工具卡里找到可以直接应用的,事半功倍啊。明天开始就这么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