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經理到底是做啥的?

筆者從事項目經理有多年,經歷的不同的項目及項目管理方式有許多,在這裏有些本質問題,與廣大項目管理同仁們一起探討。

問題一: 項目經理,特別是IT項目經理,需要寫代碼,懂技術嗎?

這個是很多的技術同仁,特別是從工程師轉變到項目經理的同仁經常會問的問題。第一要區分,寫代碼與懂技術。懂技術的含義比寫代碼要廣,可以是懂運維,懂集成,基礎架構,數據庫,測試,等等。寫代碼只是開發工程師的職責之一。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項目經理的定位。國內的團隊,很多把項目經理,架構師,開發經理的職責是混在一起的。許多要求項目經理寫代碼的職責,筆者認爲是從開發經理,架構師的角度出發,同時從小團隊的實際出發。如果是個大團隊,比如上百人的項目經理,可能不會直接寫代碼了。所以說具體團隊,團隊中項目經理的定位決定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能一概而論,筆者覺得比較穩妥的是要求項目經理有技術背景,懂技術,這樣好安排項目計劃,追蹤項目進度,安排項目資源。

 筆者從事過2個不同的項目經理職位。1個是在銀行做IT運維的項目經理。當時有許多Oracle數據庫的工作,初爲項目經理的筆者自己親力親爲翻看Oracle大部頭PLSQL技術書籍,探究Oracle數據庫腳本的細節。結果被認爲不適合做項目經理,因爲客戶認爲“項目經理不應該太技術”;而另一個項目,是新零售的項目,有供應鏈,倉儲,智能終端等多個領域,筆者只是從項目管理出發,做好管理,沒有深入技術細節,不像個“開發經理”,又被客戶認爲“不適合做項目經理,因爲沒技術背景“。所以說把握好項目經理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問題二:老闆說”招個項目經理來管好項目“,項目經理來了如何做呢?

這是個很典型的國內項目經理的遇到的現實狀態。項目經理在很多場合是有職責無職權。職責是要管好項目,交付項目要按時,按質,滿足客戶與相關方的要求,同時你又不負責項目隊伍的獎懲,評價權。因爲職權範圍不容易界定,同時下發職權,但是項目成功與否的責任老闆還是要承擔的,所以一般的老闆是不會下發足夠的職權給下級的,同時希望上下級就某一些模糊點及時溝通解決。因此可以說老闆其實或者沒有意識到,或者不願太大的改變現實情況,只是寄希望與某某項目經理來了能改變項目管理的現實。

項目經理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即你的崗位職責,職權,利益相關方,如上級項目總監,平級項目經理,下級團隊成員,以及內外部客戶。其實很多時候是項目集,項目羣的治理結構有問題,妨礙了項目的實施與推進,表現在項目資源的衝突,項目內外部利益相關方的管控等等。項目經理在明確定位之後,設計明確的交付過程,度量指標,如進度指標,交付物指標,質量指標等。有問題,還是要及時反映。如果能推動項目集,項目羣治理結構的改善最好,但是一般不太可能,還是採用一事一議的方法,尋求對於本項目的問題的解決方法。當然尋求幫助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項目經理在向上彙報的時候,建議不要用純技術語言去溝通,不要只是簡單的描述問題,最好有解決方案,尋求上級三選一,四選一的決策性支持。

總之,項目環境可能是惡劣的,項目團隊是不完美的,項目經理的職責往往是要求達到完美,同時項目經理又沒有足夠的職權的。

問題三: 項目管理需要理性還是感性?

這裏的理性,就是指像PMBOK這樣的項目管理體系。或者說把項目管理看成一個科學。筆者以前經常認爲項目管理是理性的,清晰的,如果項目做的不好,沒有及時交付,客戶會投訴的。但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舉個例子,一般的項目合同中會有個”維護條款“,如果維護裏寫的不明確,只是寫”乙方會對甲方的維護要求及時響應“,那會有很多坑的。筆者就被客戶投訴,投訴理由不是項目交付的不好,是客戶的問題超過2天回覆。客戶問的是,生產環境中她個人的數據能刪除嗎?所以說項目管理過程中,有時的雙方責任不是很明確界定的,這時候項目管理可能更多的是感性,是客戶對乙方服務的水平,響應,乃至乙方個人的認知。這裏肯定沒有啥理性的成分。

 上面3個問題,是筆者最近思考項目管理職業與工作之餘想到的,與廣大項目管理同仁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