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性的青,尿性的春——《中国合伙人》影评


血性的青,尿性的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个时代是不公平的,也是公平的。至少,它从来没有杜绝过一个凤凰男一步步奋斗的门路和可能性。

  五月份难得同时出现了两部致礼青春的电影。如果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往事,那么《中国合伙人》就是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痕迹。

  笔者多年来,在九、十月份跑遍全国做校园招聘。不止一次和同事说过:现在年轻人身上,看到更多的是萎靡不振和面黄肌瘦。80初年轻人身上普遍的朝气不见了,70后年轻人身上那种英气不见了,那饱满的精神血肉,恣意指点江山的风发意气,少年强则中国强的责任感,却少有出现在当下的良好环境中。所以青春是什么?青春应该怎么度过,是很多走过青春的人,放在内心却无言表达的伤势。

  不可否认,每代人的青春都充满了情感上的懵懂躁动,自我意识的觉醒,会经历自己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抽烟翘课打架夜不归宿,第一次收到情书告白拒绝流泪坐在操场发呆……,所以追忆到情窦初开的一席白裙,不经意的一个抚发回眸,都可能是珍藏在心底的泛黄胶片;但是,每一代人的青春,更希望能留下一些东西,能够在十几年,几十年后,依然能拿出来炫耀,展示给当下的年青人——你们这是被狗吃的青春么?这么小儿科,简直是小孩撒尿和泥过家家。瞅瞅我们的青春,这么牛B,这么尿性!

  《中国合伙人》就是这么一部片子。

  这是一部机缘巧合下,注定会是里程碑电影,甚至可能是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电影票房的翘楚——仅仅从电影本身的角度。

  从市场环境来讲,有《致青春》之前的预热,引起了足够多的回忆往昔青春往事的氛围。所以有男版《致青春》之称,并且除了青春之外,还打上“励志”,“正能量”标签的《中国合伙人》,必然能借势而为,趁热打铁。

  从电影刻画本身,中国电影的剧本,往往是种种避讳下的先天不足,注定无法像国外大片一样,想象力恣意妄然。但是,生活本身就会比戏剧更喜剧。这部取材于现实的故事,它本身的曲折离奇,就足够惊心动魄,让人瞠目结舌。所以这部源于生活并超脱于生活的电影,自然而然过了普遍贫幼,剧情生搬硬凑的编剧这一关,同时故事在电影的戏剧展示下,更加饱满——一个低劣的小说作者,只会自己闭门造车,架构一个庞大的架空体系;而一个资深的作家,会默默的把狮心王改变成科幻背景下的绝地武士。

  真实性毫无疑问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基石。导演或者这个社会认可共鸣的价值观,可以通过电影故事情节,去一个个诠释。比如阿甘正传的执着,辛德勒名单的责任等。但是观众可能在电影放完三分钟之后,热血冷静下来,会告诉自己,这是电影,是虚构的故事,如果相信它的道理,肯定会碰的头破血流,死的无比难看。所以很多可以铭记在电影史册的伟大影片,无法做到立刻形成广大的泛影响力。但是《中国合伙人》的现实背景,能让人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怀疑和抵制心理。因为这是基于现实事迹改编的电影。很容易让人更加的投入到其中,而不是抱着“电影是虚构的,如果认真,就死定了。”的提防心理,故作冷静和客观的站在电影外面去看电影本身。还有什么能比一个无能校长的成功,更加让人们相信的呢?相同的时代背景,熟悉的草根环境,让人更愿意接收和相信。

  好吧,不扯那么多世俗的东西。让电影回归电影,让感情回归感情。

  “改变”,是草蛇灰线的暗线,也是每个面临理想和现实选择之间,迫不得已刻骨铭心的痛。

  影片一开始,在英语角的活动中,有可能是最有梦想,也是最迷茫的一代大学生,每个人说了一个自己理解的当下中国青年。孟晓俊说,我们这代人,就是“改变”。我们经历了很多的思潮、主义、理念,这是一个需要改变世界,改变自我的时代。

  在多个故事情节的转折点,背景音乐传来了熟悉的声音,苏芮《一样的月光》“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beyond《海阔天空》“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罗大佑《光阴的故事》“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忆的青春”(题外话,仅仅从感情牵引来讲,这几首歌让人回忆起青春的点滴波痕,就远远超过《红日》)

  到最后,成东青在豪宅里面带着线手套卸灯泡,旁白传来——他没有什么梦想,虽然他没有改变世界,但是他做到了,没有让世界改变他。

  无论青春,还是生活本身。更多留下记忆的,不是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而是一个个选择点,对未来的迷茫,对命运的谦卑,以及自己或坚定决绝或孤注一掷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成为一株草,或者可以选择艰难的成为一颗树。有的人不会失败,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开始过。

  孟晓俊面临过很多的选择,出国时的决绝,我要改变家族的习惯,我出去后,就再也不回来了。如何选择回国,本身就是骄傲磨尽之后的选择。在遇到冲突后,选择留在国内发展,更是一种发狠的选择。上市,分离,归来,都是选择。一个骄傲的人,在每一个命运的选择点,做出了一次次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不惜,是战斗。

  王阳面临过很多选择,I Love My Country 是绿卡和爱情之间的选择;两个强势人物之间的平衡,是无数的选择;选择眷侣和安安静静的生活,是不羁人生的最终选择。这种选择,是至诚至热后的举重若轻。

  苏梅也面临过很多选择,在无数热情的男生中,选择成长青,是自我价值的认可;在相濡以沫的艰苦岁月,依然签卡出国,是自我价值的坚定;最后一夜,逆袭成长青,是自我价值的割裂。多年以后,成长青典型屌丝男的YY场景:我功成名就,你应该后悔了吧?结果看到的是苏梅的云淡风轻,对自己的无视和对孩子的爱。这是自我价值的超越。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口,选择,并且无怨无悔,是生性洒脱。

  可能成长青没有太多的选择,每一步都是被逼迫出来的。左右为难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无可选择。也只有土人,才能面对这么多风风雨雨,依然坚定的走下去。这种逼出来的路,是心性。土是一种态度,所以更用心,聚焦,专注;是一种力量积聚,道不同的敬示;是一种方法,开门见山;是一种野望,煮鹤焚琴的灼烧;土,但更是一种方式,一种格局,一种通透之后的选择。土,是桃花源,是乌托邦,是飞过沧海的蝶。

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出国和留守,体制和下海,人们思维改变最翻天覆地的一代人,他们的青春,足够惨烈和生动。无论怎样,图样图森破的价值观,终于要和冷冰冰的现实并轨。无论怎样,这个世界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模样。这个世界在不断的改变,自己也在不断的改变,只有当你能直视自己的痛苦,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幸福。

  这部片子,也记载了关于青春的记忆:

  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苦逼的。只是当时自己不知道,并且乐在其中而已。国人多是报喜不报忧,在外地打拼的人,多的是只有自己知道的辛酸泪,洗盘子更是几代留学生的入门技能。所以当孟晓俊被妻子质问,我们为什么来美国时,那种公平、自由的憧憬和冰冷冷的现实冲击感非常强烈。张铁林曾说他留学的经历,自己买便宜的猪头,做猪头肉招待国内学生的故事。回忆起来,满是唏嘘,想不到当年居然把猪头肉都当成佳肴的场景。每个人的青春,多的是无处发泄的精力,少的是物质基础,都是如此。

  当海龟,慢慢的变成海带。绿卡是几代人的梦,当孟晓俊在机场,雄心壮志的回头,然后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几年之后,头发已经显白的孟晓俊,在铁哥们接风的时候,已经忍不住眼角湿润。留学也是几代人的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人留学,越来越多的人回来,在看到如此骄傲的孟晓俊沉入水底后,不知会有多少人会想到自己。

  关于人物:

  孟晓俊和成长青是典型的黄色性格,从团队的角度,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反而是绿色的王阳。孟晓俊是自恋的,把自己的挫折转化为动力,更加咄咄逼人。成长青是有底线的温和,他一直在用搪瓷茶杯,也一直在使用老款的诺基亚,并且2号快捷拨号是孟晓辉,可能1号就是王阳,但是他的底线确是不容触碰的。王阳诗人的逻辑信马由缰,但是为了两个朋友,收敛起一身的桀骜不驯,居中调停。可能每个人,都奢望会有王阳这种朋友吧。

  本片的笑点很多,泪点更多。两人送孟晓俊出国,几年感情厚积薄发,可能一朝分开,终生不见的命运转折点;在王阳婚礼上,三人大打出手,终于散伙时,成长青撕心裂肺的哭声;最后决意上市,为自己梦想和兄弟奋起反击的掷地有声;狗血的重金砸的实验室改名的情节,也会让你忍不住眼睛湿润;甚至苏梅出国前最后一晚,主动献身成长青,旖旎的场面,都会让你感觉到眼睛的湿润。

  这才是狗血的,苦逼的,牛逼的青春。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附录:几个彩蛋:

  1、新梦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胖子老师,在课堂上拿校长做调侃,绝对是影射某胖子。
  2、北京第一家KFC,当年绝对是划时代的轰动。

  3、两个人在北京的街头,改革开放初期,老板的大背头,以及北京倒爷特有的吹牛:给我整几车皮。




敬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叁石而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