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漫谈“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端午和朋友在北京南锣鼓巷逛街,一家家店面,招牌上多是写道:“可能是全北京最好吃的XX”。朋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家就在南锣鼓巷附近,很是鄙夷,说现在的店多是吹出来的,前几年,这几家店还门庭冷落的,现在南锣鼓巷炒起来,这些店都高出了纷纷包装去忽悠外地游客的动静。我说:“这道理也对啊。早上十年,郭德纲的德云社没什么人,来两个听众都敬业的说好几段;现在不一样火了么。”

     道理就这样,大部分时候,本地人看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举一动,都会感觉不过如此,只有外来的人慕名而来,才会感觉这家店,这个人很好,很赞,很牛。

     就好像几间店,现在买东西的人排出去好长,但是街坊邻里看到,可能会说:现在得瑟了,瞧这上杆子的劲儿。早几年还不是东西卖不出去,每天下午都打折促销么?
     同样,同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可能准备做点事儿,老同事看到,可能会说:现在混出来了,就开始扯管理制度职业,装什么大尾巴狼,早几年还不是屌丝一个,傻逼的事儿干了一箩筐。
     往大了扯,当年汉高祖还乡,还不是被乡邻鄙视,我当是什么皇帝,原来是这泼皮无赖货。

     所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话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

     那么,到底有那些因素,决定了外来的和尚,念经更好听呢?


1、心理作用

1.1 对权威的认同感


     虽然目前砖家叫兽烂大街,但是那些是面对民生问题的官方解释,和自己的所见所得之间的差异性导致。面对具体行业的专家权威,还是非常有认同感的。比如小公司做管理的咨询:我们公司应该怎么开发产品。那么自家人关起门来讨论,可能都没有什么好主意。如果外来的和尚,一拉名头,曾经在世界500强公司做过产品,XX产品、XX产品都是我的团队(虽然有可能此专家仅仅是打杂的)做的。那么这种大公司、大背景的权威感,还是非常有效的。同样,一个公司准备做数据分析,请咨询,对方是google,亚马逊、淘宝大数据部门的人,肯定会认同权威的做法的。


1.2 距离产生美


    开篇谈到的就是这个问题。内部的人,公司都太熟悉,优点缺点都放在明面上,那么一些事情进行的时候,很容易就找到不做的理由,或者如果你要敢干嘛,我就干嘛的狗咬狗情况。

    反而外来的和尚,大家不熟悉,所以一些行动,可能初期配合的力度更好一些。


    可以想象一下场景:一个公司内部的管理者,忽然说要整顿工作风气,要求打卡考勤?可能下面的人知根知底,说这事儿不用管,他自己都经常请假,也就是三分钟热度,大家随便应付应付就行。但是一个空降的管理者,说要整顿工作作风,可能大家就会当事儿办,新官上任三把火也好,风闻这个boss非常严厉也好。但是有了距离,大家反而能就事论事,不会把对人对事搅合在一起。

    所以,很多事儿,如果是身边的人对你絮絮叨叨,或者试图进行教育、管理,你肯定能找出一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摆明态度:乌鸦落在猪身上,别得瑟。


2、更利接收

2.1  术业有专攻


     外来的和尚,肯定是吃这碗饭的。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天天的再讲这些方法理论。就算不是大德大能,至少也是熟能生巧。就比如一个天天走穴驻唱的歌手,一开嗓子,他的舞台范肯定比只在KTV练习过的本土歌手,看起来更专业,更牛一样。
    一些方法,理论,如果是本地的人去宣导,可能和业界有偏差,或者不全面。但是一个外来的和尚,肯定架子齐活,从术语、到工具、做事的先后顺序一整套,更容易让人听进去,做下去。

    直白点,就好像月嫂一样。可能你是亲爹亲妈,亲爷爷奶奶,但是照顾刚出生的小baby。你在情感、付出、细心上可能比月嫂好。但是月嫂是职业的,照顾过几十个小baby,有丰富的经验,小baby哭了,可能亲爹妈心里就发慌,翻过来掉过去不知道为什么,孩子还在哭。而月嫂可能一瞬间就通过经验,知道问题出在那儿。这就是术业有专攻。

2.2  猎奇心理


     人都有猎奇的、八卦的心理。如果是本地的和尚讲,一张口就是土话,一说事儿就是隔壁村的谁,某部门的谁?都是大家知道的事儿,你想讲出花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然后慢慢的把知识理念灌输进去,很难。

      但是外来的和尚,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一开口,就是某某公司怎么怎么,IBM怎样、微软怎么,曾经和马云吃过饭,和张朝阳打过球云云,大气高端上档次,非常容易能抓眼球,寓教于乐,自然会让人有好奇感,不知不觉就听进去很多道理,自然就比较好吸收。


3. 办公室政治

3.1 不方便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特别是在公司内部,很多话,你看到但是不方便说,因为很难判断你说这句话是于公还是于私。举个例子,可能研发和销售之间的一些环节做的不好。销售体系,如果直接说:研发相应需求太慢,很多单子因为不能及时响应就跟丢了。这种话,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销售为了自己的部门利益,在无限制的压榨响应速度。所以往往这句话一说,研发团队第一反应不是去看看自己是否有问题,反而肯定是先证明销售团队的问题再说,比如:销售不懂技术,总是向客户承诺一些不可能搞定的需求,许诺不可能完整的交付时间。

     所以公司内部的人,很多事儿看到,但是不方便说,有关站的立场,有关个人或部门利益,更可能是怕狗咬狗,大家互相揭底抹黑。

     所以外来的和尚说缺点,就比较公允:根据业内的经验,研发存在几点问题,销售存在几点问题,业内通常是怎么解决的……没有部门关键和利益,说的东西,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

3.2 造势吹风

     当公司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进行大的变革的时候,同样,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来造势吹风,一轮轮的念经,也是很好的手法。

3.3 统一理念


     条条大路通罗马,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各种事宜的优先级排序,会让公司内部炒成一团。这种情况下,请外面的人,当作梳理大家理念的机会,一次次的沟通,然后慢慢的达成一致,也是外来和尚最好的体现。

     当然,一时的新鲜感总会过去,怎么务实的把各种先进的经验转化为实际的工作和成果,才是更重要的。

     还是回归朋友这个话题。我们总是喜欢和新的朋友谈人生理想,和老的朋友谈家长里短,也是这个道理——新的朋友,大家彼此不熟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可能大家一些的思路观点,会让彼此有借鉴;同时,也因为不了解,所以也可能适当的美化鼓吹自己,收获精神上的愉悦感。但是老朋友,大家都很熟,所以也只能谈谈零零碎碎。你谈爱心,谈奋斗,谈创业,可能新朋友之间会互相热血沸腾,但是你和老朋友谈这些,可能会收获一个白眼:算了吧,就你,天天回家打游戏的宅男,还扯淡什么激情创业呢。或者:还谈理想呢,你这个事儿说了两年了,还没行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