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懷念媽媽喊我們回家吃飯的日子啊

1.

這兩天被耳鳴和偏頭痛折磨得寢食難安,整個人病懨懨的。吃不下東西,顱內不斷的轟鳴聲讓我心煩意亂,反胃,眩暈。

想喝點熱湯暖暖胃順順氣,於是買來一條巴掌大的鯽魚,一根白蘿蔔,一把菠菜,一塊豆腐,準備煲個鯽魚湯。

將菠菜豆腐洗淨,白蘿蔔切絲,也不炒,放一旁備用。只將魚兩面煎了煎,加水加生薑燒開,再倒入砂鍋裏,豆腐放進去,小火一起燉。

千煮豆腐萬煮魚。魚和豆腐都是耐煮的食材,多煮一些時候更入味。等魚湯變成乳白色時,放白蘿蔔絲,熬出來的湯味道鮮美,清淡香甜。吃的時候再將菠菜往鍋裏一撈,燙下就行。有時沒胃口吃不下主食,喝兩碗熱湯,也能補充體力。

如果一整鍋喝不完,就把剩下的魚骨魚刺菜渣濾出來倒掉,只留湯水,擱涼了倒入保鮮盒密封,放進冰箱做魚凍,下一頓又是很好的下飯菜。

2.

這幾年,我習慣了在家做飯吃,不願意下館子。難過的時候,悲傷的時候,就去廚房待着。一湯一飯,一菜一蔬,揀揀擇擇,刷刷洗洗,時間就那麼一分一秒過去了。當食物吃到嘴裏,你真的就會忘記一切痛苦,覺得自己又有了力氣活下去。

曾認識一個男生,長得很帥,難得的是,有一手好廚藝,菜做得好,餃子包得也很漂亮。我覺得很驚訝,因爲他看起來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

我問他,你怎麼會做飯呢?他說,從小媽媽就教他,要學會自己做飯,將來跟媳婦吵架了,就不怕冷鍋冷竈沒飯吃。我聽了哈哈大笑,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父親是名廚師,他做飯的時候也喜歡喊我待在竈臺邊,給他打下手。他說,會做飯的女子不愁嫁。我不以爲然,但耳濡目染,多少還是學了點皮毛。

父母們大概想告訴我們的是,只要自己掌握了吃飯的本領,不去想着依靠別人,怎麼樣也不會餓死。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也許就是這麼個意思。

不管怎麼說,從父母那裏傳承下來的手藝,熟悉的口味,溫暖的記憶,真的會在孤獨冰冷的時刻,擁抱我們,安撫我們。

3.

韓劇《請回答1988》裏,我最喜歡的是“娃娃魚”劉東龍。

那個會在德善遇到困惑的時候,用心去開解她的娃娃魚,那個整天嘻皮笑臉的開心果,竟然爲了媽媽在他生日那天忘記給他煮一碗海帶湯,而離家出走了。他說,很想吃媽媽做的飯,但是她工作很忙,只有在他每年生日的時候,媽媽纔會給他煮一碗海帶湯。

雖然他家裏條件好,但是他不願意回家,去同學家蹭飯,睡圖書室,離家出走。同樣的情景也出現在《七月與安生》裏。十三歲的安生有開小汽車的媽媽,有很多的零花錢,但她就是羨慕七月那個溫暖的家。父母恩愛,一家和睦,每天能熱熱鬧鬧地坐在一張桌子吃飯。不完美不富裕,卻齊齊整整很知足。

每當媽媽們站在大門口,此起彼伏喊正煥他們回去吃飯的時候,娃娃魚失落的樣子,總讓我想哭。爲着我與他有着同樣的渴望,爲着這遙遠的相似性,倍感心酸。

娃娃魚說,媽媽做的海帶湯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我覺得不是食物好吃,是給你做飯的人和跟你一起吃飯的人彌足珍貴,才讓家常菜也變得格外美味。

有一天我做夢,夢到我與小夥伴玩得天昏地暗,突然聽到媽媽喊,大女,回來吃飯了。那感覺,真是幸福啊。

2016.10.17,謹以此文紀念母親冥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